第四章-试验条件的优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什么叫做(优化)试验设计方法? 把数学上优化理论、技术应用于试验设计中,科学地安排试验,处理试验结果,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多、更好的生产和科研成果的最有效的技术方法。 简称为:多、快、好、省。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 优良的试验方案 遵循试验设计基本原则,控制试验误差 简单计算获取有价值的试验规律 试验研究结果可推广和重复 对因素A、B、C在试验范围内分别选取三个水平 A:A1=80℃、A2=85℃、A3=90℃ B:B1=90min、B2=120min、B3=150min C:C1=5%、C2=6%、C3=7% 1. 单纯形法是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这里所说的单纯形是指多维空间的凸多边 形,其顶点数比空间的维数多1。 设AB、AC、BC间距为α ,根据等边三角形得到B点:B =(a1+p,a2+q) 三、改进单纯形法 为了解决优化结果精度和优化速度的矛盾,采用可变步长推移单纯形,即改进单纯形法,既能加快优化速度,又能获得较好的优化精度。 改进单纯形法是1965年J.A.Nelder等提出,在基本单纯形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反射、扩大、收缩与整体收缩规则,变固定步长为可变步长,较好地解决了优化速度与优化精度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单纯形优化方法。 两因素单纯形的推移过程 在单纯形的推移过程中,新实验点在空间的位置坐标按以下方法计算: 讨论: a=1,上式变为基本单纯形新点的计算公式,此时新试验点为去掉点的等距离反射点,这时改进单纯形又变成了基本单纯形。 a>1,按基本单纯形法(a=1)计算出新点后,对新试验点做试验得出新试验点的响应值。如果新点的响应值好,说明搜索方向正确,可以进一步沿AD搜索。因此取a>1,称为扩大。如果扩大点E不如反射点D好,则“扩大”失败,仍采用D,由反射点和留下点构成的单纯形BCD继续优化。两因素单纯形的推移过程 -1<a<0,按(a=1)计算出反射点D的响应值最坏,此时采用-1<a<0(称为内收缩)计算新试验点,此时形成新的单纯形BNAC。 0<a<1,按基本单纯形法(a=1)计算出反射点D响应值最坏,但比去掉点A响应值好。此时采用0<a<1,称为收缩,新试点仍按上式计算,此时形成新的单纯形BCND。 如果去掉点与其反射点连线AD方向上所有点的响应值都比去掉点A坏,则不能沿此方向搜索。这时应以单纯形中最好点为初点,到其它各点的一半为新点,构成新的单纯形BA’C’进行优化。此时步长减半,称为“整体收缩”。单纯形的整体收缩 单纯形的整体收缩 例3:用火焰AAS测定粮食作物中的Ni。粮食中的Ni含量只有0.x ppm,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是很重要的,下面用单纯形对测量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了用Long系数法和均匀设计法布点的优劣效果。试验是在日立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计上用Ni含量为2μg/mL的稀溶液进行。下表给出了火焰法测量Ni的初始点条件、步长和界限。 上表5个顶点采用Long系数法计算各顶点坐标, 第6次试验点坐标取a=1采用基本单纯形法计算 新试点的坐标。 由A、B、C三点构成得单纯形称为初始单纯形 。 (1) 首先在A、B、C三点下分别试验,得出三点响应值,比较其大小,找出最坏响应值的点称为坏点; (2)此处设A为坏点,去掉A点并取A的对称点D点作为新试验点,比较B、C、D三点响应值的好坏; (3)此处设C为坏点,去掉C点,取其反射点E,此时B、D、E三点又构成新的单纯形; (4)重复以上结果,最终达到优化试验的目的。 (1)以初始单纯形A、B、C为例,设A点为坏点,A点应该去掉,求其反射点D,此时 (2)A =(a1 ,a2) B =(a1+ p,a2+ q) C =(a1+ q,a2+ p) A 点为坏点,则中点O =(B+C)/2 D = 2 ×(B+C)/2 -A = (B+C )- A =( a1 + p + q, a2+ p + q ) C点为坏点 E = B + D - C =(a1+ 2 p,a2+ 2 q) 即 [新试验点] = [留下各点之和] –[去掉点] D = (B+C )- A 2.新试验点的计算方法 设有n个因素n+1个顶点构成的n维空间单纯形,设有一点 A=(a1 ,a2 ,a3···a n),步长为α ,则其余各点为 B =(a1+p,a2+q,a3+q , ···a n+ q) C =(a1+q,a2+p,a3+q , ···a n+ q) (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