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篇.ppt

发布:2023-09-22约4.62千字共8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篇; 小儿推拿手法篇 ;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手法基本要求;推拿操作的时间、次数和强度 ;小儿推拿的补泄;操作顺序;小儿推拿的介质;小儿推拿的介质;推拿手法分类:;按法;摩法;捣法;掐法;揉法;推法; ②旋推法 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 ; ③分推法——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能够是直线的,也可是曲线的。 ④合推法——与分推法相反。; ⑤运推法——运法 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措施。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搓法;拿法;捏法——捏积;捏法——捏积;三指捏;二指捏; 捏脊措施: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最终一遍时每捏三次增长一种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拍法:虚掌拍;复式手法; 小儿推拿穴位篇; 1、形态——点状、线状、面状。 2、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尤其双手) 3、联络——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络。 4、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还未连贯成系统。(起源于实践)。 ;作用 :; ;1、开天门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线状) 。 操作:推攒竹,两拇指自下向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主治:发烧、头痛、感冒、精神不振、惊惕不安。;面部四大手法;3、运太阳 位置 在颞侧的凹陷处。 手法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 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 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 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 轻按一下。; 4、揉耳后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掐1 为 1遍,3~5遍。 ; ; 6、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 操作:拿风池,用拇、食指拿。拿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发烧、颈项强痛;7、天柱骨(线状) 定位: 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为“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而下刮。推100~500次,或刮至皮下轻度???血为止。 主治: 呕吐,恶心,项强,发烧,咽痛,惊风。;二.胸腹部穴位 ; 定位:腹部。(面状) 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肋弓边沿或自中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5分钟,分推100—200次。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其他穴位;三.腰背部穴位 ;1、督脉:;2、大椎;3、肺腧;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自上向上直推 。推 100—300次。 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主治泄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主治肠热便秘。; 定位:尾椎骨端 操作: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揉100—300次。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四.上肢部穴位 ;1、脾经(脾土);2、肝经(肝木);3、心经(心火);4、肺经(肺金);5、肾经(肾水);6、大肠经;7、小肠经;8、肾顶;9、肾纹;10、四缝;11、四横纹;12、掌小横纹;13、胃经(六腑之首);14、板门(通调三焦之气);15、内劳宫;16、小天心;17、内八卦;18、分(合)阴阳;19、五指节;20、二人上马(二马);21、二扇门;22、外劳宫(大热穴);23、威灵(威宁);24、精灵(精宁);25、一窝风;26、博阳池(阳池);27、三关(大热穴);28、六腑(大凉穴);29、天河水; 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揉总筋,用拇指或中指按揉; 掐总筋,用拇指甲掐。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揉总筋主治口舌生疮、潮热、 夜啼、牙痛等,揉之可通调周身气机;掐筋主治惊风抽搐。; 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 手掌边沿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自小指根,沿手掌边沿,经小天心运至拇指根部,称运水入土;反方向称运土入水。运100—300次。 主治:运水入土可健脾助运、润燥通 便,常用于久病、虚证;运土入水可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新病、实证。 ;五、下肢部穴位 ; 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操作: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按揉50—100次。 主治:功能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 ; 定位:内踝上3寸。 操作:按揉三阴交,用拇指或食指端按揉,按揉100—200次。 主治:功能通血脉经络、利下焦湿热、健脾胃、助运化,主治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小便涩痛不利,及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