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2.1工程概况 1
2.2主体结构概况 2
2.3高大模板区域 2
三、本工程模板特点与施工关键 2
3.1本工程模板及支撑体系的选择 2
3.2单侧模板特点 3
3.3工程难点 3
3.4施工主要风险因素 3
四、施工部署 3
4.1工程目标 3
4.2项目组织机构 4
4.3主体结构施工区段划分 4
4.4施工准备 5
4.4.1 人员准备 5
4.4.2 机械准备 5
4.4.3材料准备 6
五、支撑系统设计 7
5.1支撑系统选型、选材 7
5.2支撑系统构造设计 9
5.2.1负三层侧墙模板设计 9
5.2.2负二层板模板设计 12
5.2.3负二层、负一层侧墙模板设计 12
5.2.4 顶板模板设计 12
5.2.5顶板梁模板配置 15
5.2.6中板梁模板配置 17
5.2.7楼梯模板 17
5.2.8柱模板配置 18
5.2.9洞口模板配置 20
5.2.10节点模板配置 21
六、模板及支撑施工 24
6.1施工顺序 24
6.2支撑系统安装 26
6.2.1顶板、中板模板安装 26
6.2.2墙模板安装 27
6.2.3单侧模板施工 28
6.2.4中柱模板安装 31
6.2.5梁模板安装 32
6.2.6洞口模板安装 32
6.3验收及拆除的批准程序 33
6.4混凝土浇筑 33
6.5支撑系统拆除 34
6.5.1模板拆除的要求 34
6.5.2墙模拆除 35
6.5.3顶模拆除 35
6.5.4梁模拆除 36
6.5.5柱模板拆除 36
6.5.6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36
七、施工安全管理 37
7.1模板加工安全技术措施 37
7.1.1一般要求 37
7.1.2圆锯机使用安全要求 38
7.2 模板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38
7.3 模板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40
7.4 模板堆放的安全要求 41
7.5模板施工的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41
八、质量保证措施 42
8.1质量措施和标准 42
8.1.1模板质量验收标准 43
8.1.2脚手架质量验收 43
8.2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4
8.3主要周转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44
8.4脚手架搭设各阶段检查控制措施 46
九、监测措施 46
9.1监测的目的和必要性 46
9.2监测项目设置 46
9.3施工监测方法 47
9.3.1地表及结构顶板沉降监测 47
9.3.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48
9.3.3 钢支撑轴力监测 48
9.3.4 地下水位监测 48
9.3.5 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 48
9.3.6 土体变形监测 49
9.3.7模板及支撑体系的监测 49
9.4监测量测的数据处理 50
9.4.1量测成果整理 50
9.4.2数据处理 50
9.4.3数据处理方式 51
9.5 监测要求和管理体系 51
9.5.1监测要求 51
9.5.2监测管理体系 52
9.6信息化施工 52
十、应急预案 53
10.1应急领导机构 53
10.2应急计划 54
10.3应急响应 54
10.4保障措施 55
10.4.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 55
10.4.2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 56
10.4.3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 57
10.4.4施工现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58
十一、验算书 60
11.1负二层板模板设计 60
11.1.1参数信息 60
11.1.2模板面板计算 61
11.1.3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62
11.1.4托梁材料计算 64
11.1.5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64
11.1.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65
11.2顶板模板计算 66
11.2.1参数信息 66
11.2.2模板面板计算 66
11.2.3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68
11.2.4托梁材料计算 69
11.2.5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70
11.2.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70
11.3梁模板计算 71
11.3.1参数信息 71
11.3.2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72
11.3.3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73
11.3.4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74
11.3.5梁底模板计算 76
11.3.6梁底支撑的计算 78
11.3.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80
11.4柱模板计算 82
11.4.1参数信息 82
11.4.2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83
11.4.3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83
11.4.4竖楞计算 86
11.4.5 B方向柱箍的计算 88
11.4.6 B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90
11.4.7 H方向柱箍的计算 90
11.4.8 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91
11.5侧墙单侧模板计算 92
11.5.1侧压力计算 92
11.5.2墙体模板 92
11.5.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