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中合同管理.docx
?摘要:本文围绕工程造价中的合同管理展开,阐述了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合同签订阶段、执行阶段及变更与结算阶段的管理要点,包括合同条款审查、风险评估、工程计量与支付、变更控制、结算审核等方面,强调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来控制工程造价,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环节。合同作为工程项目参与各方权利和义务的约定,对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规范各方行为,明确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支付条款、变更处理等关键内容,从而避免工程造价纠纷,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二、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重要性
(一)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合同明确规定了工程的计价方式、计价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等关键内容,是确定工程造价的直接依据。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各方能够清楚知晓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依据,为工程造价的准确确定提供了基础。
(二)控制工程造价的手段
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如价格调整条款、付款方式、变更控制条款等,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重要影响。合理设置这些条款,可以有效防范工程造价风险,确保工程造价在可控范围内。例如,明确价格调整的条件和方式,能避免因市场价格波动导致造价失控;严格的付款方式规定有助于促使承包方按时完成工程,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能防止资金不合理支出。
(三)保障各方权益的基础
合同是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文件。清晰、合理的合同条款能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当出现纠纷时,各方可以依据合同条款进行协商、仲裁或诉讼,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对于工程造价纠纷,合同的约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依据,能够避免因造价争议导致项目延误或各方利益受损。
三、合同签订阶段的管理
(一)合同条款审查
1.计价条款
-仔细审查计价方式,如固定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等,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价方式。对于工期较短、工程内容明确、风险较小的项目,可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对于工期较长、工程内容复杂、风险较大的项目,宜采用单价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并明确价格调整的条件和方法。
-审查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否明确、合理,与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是否一致。确保合同中对工程量的计量方法和范围有清晰的界定,避免在结算时因工程量计算问题产生争议。
2.价格条款
-明确合同价格的组成,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等各项费用的具体内容和计算方法。确保价格条款清晰明确,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导致后期价格调整困难。
-关注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价格约定,如是否约定价格风险范围及超出范围的调整方式。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和设备,应合理约定价格调整机制,如参考造价信息价格、市场询价等方式确定调整价格。
3.付款条款
-确定合理的付款方式和时间节点,如预付款的比例和支付时间、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比例和周期、竣工结算款的支付条件和时间等。付款条款应既保障承包方的资金周转,又能促使其按时、优质完成工程。
-明确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包括利息计算方式等,以约束付款方按时履行付款义务,避免因付款延误给承包方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可促使承包方及时主张权利。
4.工程变更条款
-规定工程变更的提出、审批程序,明确变更价款的确定方法。变更条款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时,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处理,合理确定变更价款,避免因变更管理不善导致工程造价失控。
-约定变更导致合同价款调整的范围和幅度,以及调整价款的计算依据和方法,如采用原合同单价、重新组价等方式,保障变更价款确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5.质量条款
-明确工程质量标准,如达到国家或行业的何种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质量条款应具体、明确,便于双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约定质量保证金的比例、支付方式和返还条件。质量保证金的设置有助于促使承包方重视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在质保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维修处理。
(二)风险评估与应对
1.风险识别
对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包括市场价格风险、工程变更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法律政策风险等。例如,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导致材料设备价格上涨,增加工程造价;工程变更频繁可能导致造价难以控制;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和造价等。
2.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例如,对于市场价格风险,可根据市场行情和历史数据评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