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考研真题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852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解析及考研真题详解 .docx

发布:2025-01-22约11.93万字共18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质量保证:每本电子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电子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电子书内容,确保质量。

4.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独家推出】

(4)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启发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但限于时间和水平,书中难免存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全国热线:(8:30-00:30)

(8:30-00:30)

详情访问:()

编辑部

目录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供求理论

1.1考纲要求

1.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效用论

2.1考纲要求

2.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章生产论

3.1考纲要求

3.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成本论

4.1考纲要求

4.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章市场论

5.1考纲要求

5.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6.1考纲要求

6.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

7.1考纲要求

7.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学政策

8.1考纲要求

8.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1考纲要求

1.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考纲要求

2.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章宏观一般均衡理论

3.1考纲要求

3.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

4.1考纲要求

4.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章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5.1考纲要求

5.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通货膨胀理论

6.1考纲要求

6.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北京理工大学852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供求理论

1.1考纲要求

1.需求、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

2.供给、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3.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

4.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5.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的运用

1.2考试大纲(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需求函数

1.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