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第1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真核生物(Eukaryotes) 地球上最早的真核生物化石证据来自北澳大利亚距今27亿-25亿年的沉积岩中,它是以生物标记物——甾烷形式从岩石中分离出来的。 最早保持了形态学方面证据的可能是产自加拿大冈弗林特组(Gunflint Formation)燧石层的有芽状或萌发成管状的球形微生物,其同位素年龄值大约为19亿年。 中国天津蓟县串岭沟组中元古代微植物化石是早期真核生物的可靠证据,其年龄值为17-18亿年。 冈弗林特微生物群 1.休伦孢;2.始星菌 天津蓟县串岭沟单细胞具开裂特征的真核生物化石 (直径约100μm) 三、后生动植物的出现与早期演化 1.多细胞后生动植物的出现与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 最早出现的后生植物是一些具有片状结构的原植体植物,它们是由多细胞组成的肉眼可见的宏观植物,在浅海或潮间带营底栖固着生活。 最早的后生动物的可靠化石记录是从最早期的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ian fauna)开始的,距今约5.6-6亿年前。 2.寒武纪海洋生物大爆发 包含了两幕 : 1)小壳化石(Small shell-fossils)的爆发性发展 小壳化石是指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开始出现、在寒武纪初大量繁盛和分异、个体微小、具硬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软舌螺、似牙形石、软体动物以及大量分类位置不明的管状、帽状、片状等形态的化石。 2)澄江动物群的爆发性出现 距今约5.3亿年,该动物群是1984年首次发现于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畔的帽天山早寒武世玉案山组帽天山泥岩段,已被描述的化石动物有13个门类120余属161种 . 是埃迪卡拉动物群与布尔吉动物群的中间过渡类型。 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三、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 四、居群和群落分析 五、古生物地理学(Paleogeography)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生物生存条件的总和,形成了生物的生活环境,也称为生境(habitat)。 生物与环境是矛盾的统一体: 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密切相关;任何生物不能脱离环境孤立地存在;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而生物界也不断影响周围的环境。 二、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 温度、水深度、水压力、光照、水动力条件、底质性质、经纬度。 2.化学因素: 含盐度(水)、含氧量、其它气体成分,氢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 3.生物因素: 生物数量和密度、生物共生组合、对抗、竞争、食物营养依赖关系等。 三、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 生物生活方式又称生态类型,主要指习性、行为,如摄食方式、居住类型、运动方式等。底栖生物:(珊瑚) (腕足) (腹足)(海胆) (船蛆) 固着、 躺卧、 爬移、 抱穴、 钻孔;游泳生物: 自游、运动器官发育、身体流线型;浮游生物: 随波逐流、身体微小、薄壳或骨骼不发育, 如水母。 四、居群和群落分析 1.居群(population): 栖息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组成居群。 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居群,它们彼此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具独特成分、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这就构成了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2.居群特征 居群密度 、年龄结构、遗传组成、性比率、分布型式等。 居群分布状态和形式分为:随机型、均匀型、聚集型。 在生态系统中,居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它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系统。 3.古群落与古群落结构 古群落是指地史时期中,在某一特定时限内、特定环境下生活在一起并能保存为化石的古生物所构成的群落,又称为化石群落。 古群落结构包括群落古生物的形态、生态结构和营养结构三个方面: (1)形态结构 包括二类描述指标: ① 化石群落的识别与组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