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氨区安全管理标准监察卡(检查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燃煤电厂氨区安全管理标准监察卡
( 8大项 136小项)
大项 检查依据 小项 检查标准(内容) 查 点 是√
否× 责任人 一 总体安全要求 11 脱硝系统管理应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燃煤发电单位必须加强氨区安全管理,组织开展氨区安全审查和评估。 氨区设计布置必须符合安全、环保要求,且通过安全评价、环评,通过安全设施竣工、职业卫生及环保验收。 查设计及评审验收批复文件。 氨区必须设置避雷保护设施、防静电装置,防雷、防静电接地应经当地相关部门测试验收合格,且有测试记录。 查设计文件、检测报告,现场查看。 氨储罐及管道系统可靠接地,定期检测合格且有测试记录管理台账。 查设计资料、检测记录台账。 氨区消防系统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消防报警系统、消防设备投入正常。 查消防验收批复文件,现场查看。 现场消防、交通道路及应急通道畅通。 查有关评审批复文件,现场查看。 氨区设备应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进行安全检查、检测。 氨系统管道焊缝进行100%无损检验、合格,并建立检验记录。 查安全评价报告及安装验收记录台账。 氨区所有压力容器按规定取得压力容器使用许可证、并备案。 查证件和备案文件。 氨区电气设备应满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符合防爆要求。 氨区所有电气设备(包含电气开关和照明灯具)、远传仪表、执行机构、热控盘柜等均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爆设备,防爆结构选用隔爆型(Ex-d),防爆等级不低于IIAT1,防爆设施完整。 查设计及验收文件、设备管理台账,现场查看。 电缆敷设管道接头部位跨接线完整。 查验收文件,现场查看。 氨储存场地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要求,并取得危险化学品管理许可,方可投入使用。 氨的储存和使用按规定取得当地安全监察部门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证。 查证件。 氨系统内的所有安全阀均要校验合格。对液氨储罐顶部安全阀和呼吸阀定期进行检查,并作详细记录。 查检验报告和管理台账。 二 运行维护安全 24 发电企业(特许经营单位)是氨区安全责任主体,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氨区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氨区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制定、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明确氨区安全责任部门,配备氨区专业管理人员。 查氨区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人资部岗位表。 制定并审批氨区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制度和相关内容:运行规程、检修规程、操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动火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出入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制度等。 查有关管理制度和条款。 制定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 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经教育培训合格。专业管理人员、运行操作人员、维护检修作业人员经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持证上岗。 查培训计划和培训档案,人员证件。 开展氨区系统设备运行及维护安全技术知识、液氨泄漏事故处理、消防器材使用、人身伤害、心肺复苏、防护用品使用等知识培训。 查培训计划和培训档案。 氨区作业人员应熟知氨区作业规程规范和应急措施。 进入氨区必须先触摸静电释放装置,消除人体静电,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氨区,禁止携带火种或穿着可能产生静电的衣服和带钉子的鞋进入氨区。并按规定进行登记。 查制度条款,人员访谈、现场查看。 进行氨区设备操作和检修维护作业应使用铜质等防止产生火花的专用工具。 在氨区现场及运行和维护班组配备必要的铜质专用工具,进行氨区设备操作和检修维护作业时使用。如必须使用钢制工具,应涂黄油或采取其他防止产生火花的措施。 查规程或制度条款,人员访谈、现场查看。 储罐及氨区有关安全自动装置必须投入运行,严禁随意解除联锁和保护。确需解除的,严格遵守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做好登记。 查制度条款和自动保护管理台账,人员访谈、现场查看。 运行人员按规定巡视设备,发现异常按规程进行处理、汇报并登记缺陷,通知维护人员处理。 氨区运行人员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和巡视。在氨区主要设备巡视点建立运行巡视登记本,要列入检查时间、主要检查项目等内容。 查运行相关管理制度,人员访谈、现场查看。 运行人员要加强对储罐温度、压力、液位等重要参数进行检查、监控,严禁超温、超压、超液位运行。 定期测定空气中氨气含量,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按规程进行及时处理、汇报,设备存在缺陷的要及时登记缺陷,通知维护部门处理。 查管理制度条款、管理台账和缺陷登记,人员访谈、现场查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