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图相关知识简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管制图(control chart)
1924年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修华特博士(Dr. W.A. Shewart)首先提出管制图使用以后,管制图就一直成为科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尤其在品质管制里就成了一个不可缺乏的工具。
在生产的过程中,变异是正常的现象,其来自机遇原因的变异虽无可避免,但非机遇原因大都是人为或人力可以控制的。我们知道在日常的生产里,产品虽在正常的情况下生产,但其产品仍会随机做一上一下的变化,有些人靠经验来判断及处理,但经验多半依靠直觉,当直觉不可靠时,会产生严重后果,何况经验是有相当长时间的试误累积而来的。而利用管制图,可以依科学方法加以管制,并研究制程的变异研判是机遇原因或非机遇原因,适时地采取对策措施。
管制图的实施循环
在制程中,定时定量随机抽取样本。
抽取样本做管制特性的量测。
将结果绘制于管制图上。
判别有无工程异常或偶发性事故。
对偶发性事故或工程异常采取措施。
a.找寻原因。
b.改善对策、应急对策。
c.防止再发根本对策。
抽取样本
抽取样本
对策措施
对策措施
检验
检验
制程
制
程
正
常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将结果绘管制图
将结果
绘管制图
制程异常
制程异常
制程是否异常 判 别
制程是否异常 判 别
NO YES
管制图的实施循环
从上图可以看出,管制图的实施步骤是:抽取样本,进行检验,将检验的结果画制于管制图上,再从管制图来判断,工程是否正常,如为不正常即应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
管制图分类
管制图分为计量值管制图和计数值管制图两种。
计量值管制图
用于产品特性可测量的,如长度、重量、面积、温度、时间等连续性数值的数据有:
?X—R:平均值与全距(幅值)管制图(表2—9—1)
X?—R:中位数与全距管制图(表2—9—2)
X—Rm:个别值与全距移动管制图(表2—9—3)
?X—?:平均值与标准差管制图
其中以?X—R使用最普遍。
计数值管制图
用于非可量化的产品特性,如不良数、缺点数等间断性数据。有:
P—Chart:不良率管制图(表2—9—4)
Pn—Chart:不良数管制图
C—Chart:缺点数管制图(表2—9—5)
U—Chart:单位缺点数管制图
其中以P—Chart应用较广。
初学管制图,可以先从?X—R图及P—Chart的使用开始,等熟练以后再视需要使用其他的图。
(三)?X—R管制图
?X主要管制图组间(不同组)的平均值变化。
R主要管制各组内(同一组样品)的范围变化。
例:一组测量数据5+2+10+7+4有5个
平均值?X=(5+2+10+7+4)/5=5.6
全距R= Xmax—Xmin=10—2=8
管制界限的计算。
?X图
?XR图系数表(表2—9—6)
样本n
A2
D3
D4
2
1.880
3.27
3
1.023
2.58
4
0.729
2.28
5
0.577
2.12
6
0.483
2.00
7
0.419
0.076
1.924
?X=x1+x2+…xn/n
X ?=?x1+?x2+…xk/k
中心线(CL)= x ?
上限(UCL)= X ?+A2 ?R
下限(LCL)= x ?—A2 ?R
?X—R图系数表(表2—9—6)
2、管制图制作法。步骤:
收集最近与今后制程相似的数据约100个。
依测定时间或群体区分排列。
对数据加以分组,把2—6个数据分为一组。
*组内的个别数据以n表示。
*分成几组的个别组数以K表示。
*剔除异常数据。
记入数据表内(如图)。
计算每组平均值?X。
计算每组全距 R。
计算总平均值X ?。
计算全距平均?R。
计算管制界限值(下表)。
?X图
R图
中心线
CL= X ?
CL=?R
上限
(UCL)= X ?+A2?R
UCL=D4?R
下限
(LCL)= X ?—A2?R
LCL= D3?R
(10)划出管制界限。
所定的方格最好能在上下限间隔约20~30mm较合适。
(11)打上点记号。
点与点(组与组)距离约2~5mm较合适。在管制界限内的点以?为记,在管制界限外以?为记。
(12)记入其它有关事项。
(13)检查:
(a)制程是否在管制状态下。(b)检讨制程能力。
3、管制界限与产品规格比较。
将计算管制图之数据整理成直方图,然后再与规格比较。
(1)直方图在产品规格值上、下限内,则所计算出来的管制上、下限可采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