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章随机事件的概率25.2随机事件的概率2频率与概率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Page1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与目标
教材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相识随机现象,通过一个涉及两步试验的事务作为课堂试验活动,让学生逐步计算一个随机事务发生的频率,由大量重复试验的结果视察其中的规律性,并利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趋近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性,为以后利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困难的随机事务发生的概率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目标
学问技能目标:
1.了解运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理论分析随机事务的概率.
2.理解每次试验可能的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利用统计频率的方法估计概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验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时,依据一个随机事务发生的频率所渐渐稳定到的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务发生的概率.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发展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实力;
②体会到依据实际情境设计出合理的模拟试验来探讨问题的思想概念,主动参加数学活动.通过试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③提高自身的数学沟通水平,增加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
学情与教法
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丰富的实际问题相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学习一些计算概率的方法,通过大量试验对结果做出估计,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通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经验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总体、个体、样本,驾驭了频数、频率、频数分布直方图等相关学问。
教法分析
情境法:通过嬉戏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探讨;
探究法:引导学生对试验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探讨;
类比法:通过共性的分析,抽象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探讨法:利用详细实例促进学生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初步相识
问题:要想知道一个鱼缸里有12条鱼,只要数一数就可以了,但要估计一个鱼塘里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办?
【教学说明】从前我们学习了用分析的方法求随机事务的概率,那么这里的问题情境中,很简单让学生想到这个事务的结果不能分析出来,而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也不肯定是相同的,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对这类事务的概率该怎样求解呢?引入课题.
(二)思索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1:怎样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求抛掷两枚硬币时出现两个正面的概率呢?
【分析】
列表法
树状图法
思索:理论分析与重复试验得到的结果是否是一样的?
问题2:见课本P142问题3
学生用自制的转盘做试验,并完成课本P143表25.2.4和图25.2.3.
拓展延长:课本P143“思索”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试验的方法来预料随机事务的概率.
问:你能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来预料两个转盘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概率吗?
归纳:P(小转盘指针停在蓝色区域)=
P(大转盘指针停在蓝色区域)=
思索1:从重复试验结果中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对以上这些问题,既可以通过分析用计算的方法预料概率,也可以通过重复试验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思索2:是不是全部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呢?
问题3:将一枚图钉随意向上抛起,求图钉落定后钉尖触地的概率.
【分析】由于图钉的形态比较特别,我们无法用分析的方法预料P(钉尖朝上)与P(钉尖触地)的值,因此只能靠重复试验来帮忙.
【教学说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10人,每人试验50次,每个小组数据累加起来,并作好每个小组的试验记录.
归纳:通过试验发觉,当试验进行到720次后,所得的频率值就在46%上下浮动,我们可以取46%作为这个事务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即P(钉尖触地)≈46%.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含有4种花色的36张扑克牌的牌面都朝下,每次抽出一张登记花色后再原样放回,洗匀牌后再抽.不断重复上述过程,记录抽到红心的频率为25%,那么其中扑克牌花色是红心的大约有______张.
2.一个口袋中有12个白球和若干个黑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前提下,小亮为估计口袋中黑球的个数,采纳了如下的方法:每次先从口袋中摸出10个球,求出其中白球数与10的比值,再把球放回口袋中摇匀.不断重复上述过程5次,得到的白球数与10的比值分别为:0.4,0.1,0.2,0.1,0.2.依据上述数据,小亮可估计口袋中大约有______个黑球.
【答案】1.92.48
【教学说明】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分小组展示,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你能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能说说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