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课时4全民守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发布:2025-03-30约7.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8

课时4全民遵守法律

[课标要求]1.理解全民遵守法律的内涵、标准;理解推动全民遵守法律的要求。2.知道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3.明确全民遵守法律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4.搜集材料,阐述全民遵守法律的基本要求。

[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全民遵守法律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全民遵守法律的内涵、缘由、要求。3.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遵守法律用法。4.公共参加: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决捍卫者。

探究点一全民遵守法律的内涵

1.含义:是指全部社会成员普遍敬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试推断:全民遵守法律是指全部社会成员普遍敬重和信仰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状态。()

提示×。全民遵守法律是指全部社会成员普遍敬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必要性:建设法治中国,必需推动全民遵守法律,增加全社会厉行法治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形成遵守法律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决捍卫者。

试推断:建设法治中国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监督者。()

提示×。建设法治中国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决捍卫者。

3.要求

(1)全民遵守法律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试推断:公民在行使自身合法权利时,不允许损害其他公民的利益。()

提示×。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遵守法律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3)全民遵守法律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值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遇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试推断: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遇侵害时,可以实行一切手段加以维护。()

提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遇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请思索:有人认为,坚持全民遵守法律,就应当引导人们依法行使权利。你是如何相识的?

提示全民遵守法律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值权益。

议题:如何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

2024年4月3日,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依法惩治涉境外输入型疫情防控的3起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此前引发热议的河南某公司劳务派遣人员郭某鹏妨害传染病防治案。此案中,郭某鹏回国后隐瞒出境史,其母亲郭某玲否认郭某鹏去过国外。郭某鹏去单位上班,下班后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最终确诊新冠肺炎。4月3日,法院判处郭某鹏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郭某鹏表示认罪认罚。

(1)郭某鹏因违法被判刑的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2)何为全民遵守法律?全民遵守法律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1)法治社会,全部社会成员都应敬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2)①含义:全民遵守法律是指全部社会成员普遍敬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②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值权益。

1.坚持全民遵守法律的缘由

(1)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子。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加的法治,全民遵守法律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学法遵守法律用法,法治中国才能形神兼具,行稳致远。

(2)使遵守法律成为全民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尚存在肯定差距,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在认同感和敬畏心还须要进一步提升。一是法治宣扬存在对象和地区的不均衡现象,制约了普法成效,全民遵守法律仍旧任重道远。二是促进全民遵守法律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3)全民遵守法律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

典例1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表明白()

A.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B.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C.公正司法的重要性 D.全民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体现了全民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因此D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2.正确理解理性维权

(1)维权是指维护个人或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权的范围可能包括人身损害、土地纠纷、医疗事故、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纠纷,所进行的行政及司法诉讼。

(2)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值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遇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

典例2某市公民冯某某为达到个人无理诉求,先后多次非正常上访、闹访,先是利用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期间,在国家信访局门口等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后到该市人民政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