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第三单元--中国的气候-一课时-导学案.doc
第三单元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气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①运用气温图,总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②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运用比照读图法,比拟冬夏南北气温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比照掌握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的规律及原因分析,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根据课前准备区内容先通读教材并进行知识梳理。
2.在预习过程中书面完成预习自测。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重难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3.我国冬、夏季极值气温分布及成因。
Ⅰ.教材助读
读89、90页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3.3.3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答复:
1.我国冬季南北___________,黑龙江最北在以下,海南达以上,南北温差近℃。
2.一月0℃等温线大致与___________
3.我国夏季全国_____________,7月除___________外,全国大局部地区都在___________以上,南北温差不大。4.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成因:
①纬度位置:冬季太阳直射_______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_________,白昼_________。地面获得光热________气温______。
②冬季风影响:冬季风源自_____________地区。距北方近,南下时加剧北方______________。
〔图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③我国_____________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
5.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原因:
①纬度位置:夏季太阳直射____________半球。各地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多。
②海陆位置:亚欧大陆面积大,夏季增温快。
〔2〕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的原因:
①夏季北半球昼__________夜___________,纬度越高白昼_________,。
②夏季风影响:南方,,减少了太阳辐射量,北方雨季,晴天,增加了太阳辐射量。
6.我国冬季极值气温分布及成因:
〔1〕最低气温处:_________,原因:
〔2〕最高气温处:_________,原因:
7.我国夏季极值气温分布及成因:
〔1〕最低气温处:_________,原因:
〔2〕最高气温处:_________,原因:①地形:
②热力性质:
③大气状况:
读中国的温度带划分图,答复:
8.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是:;我国共划分为热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温带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并请将温度带填写在图中。
序号
温度带
熟制
农作物
A
B
C
D
E
F
〔提示:农作物——“水稻”“小麦”“青稞”〕
Ⅲ.我的疑问和收获
我的疑问——请将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写下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我的收获——请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探究点一
读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气温变化图判断A、B、C、D4幅图完成下表。
城市
图号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广州
武汉
北京
哈尔滨
探究点二
读“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图”,分析观察:
〔1〕大兴安岭两侧等温线弯曲状况及原因
〔2〕秦岭两侧气温差异及原因
读以下图说出A、B、C三地的粮食作物名称及熟制
B
B
A
C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以下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答复1~2题。
地区
甲
乙
经纬度
102°E,25°N
113°E,28°N
海拔〔米〕
1891
68
一月平均气温〔℃〕
7.7
4
七月平均气温〔℃〕
19.8
32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