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泥资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细度 细度是水泥颗粒平均粗细的程度,不能过粗,否则水化速度慢;不能过细,否则水泥水化用水量大。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细度用比表面积法或筛析法测定。比表面积>300m2/kg;筛余量≤10%。 细度不合格,为次品。 (二)凝结时间 初凝 水泥加水拌合时起至标准稠度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 终凝 水泥加水拌和时起至标准稠度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二)凝结时间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 初凝时间(不早于)≥45min; 终凝时间(不迟于)≤6h30min。 初凝不合格,水泥作废品; 终凝不合格,水泥为次品。 测定 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规定温度及湿度环境下用维卡仪测定。 (三)安定性 1、定义 安定性是指标准稠度的水泥浆硬化后体积变化的稳定性。 2、安定性不良 水泥浆体硬化过程发生了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导致水泥石膨胀开裂、翘曲。 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应为废品。 危害: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会降低建筑物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三)安定性 3、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 (1)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过多; (2)石膏掺量过多。 这些物质在水泥硬化后才开始水化反应,反应产 物体积膨胀而使水泥石开裂。 4、测试方法 沸煮法和雷氏夹法两种。 (四)安定性 5、体积安定性的控制 检测(检测游离CaO)必须合格; 游离MgO含量不得超出5%; 石膏中三氧化硫含量不得超出3.5%。 用沸煮法和雷氏夹法只能测出游离CaO引起的体积安定性不良。 (五)强度 强度是水泥强度等级的指标,也是水泥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1、胶砂强度 2、强度等级 3、强度评定 1、胶砂强度 水泥胶砂强度的测定: 水泥:标准砂=1:3 水灰比=0.5 成型两组试件 (40×40×160mm) 标准养护 (20℃±1℃) 测3天、28天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确定强度等级 称 料 和 加 砂 试体的成型 试件的养护 * 第三章 水 泥 水泥 硅酸盐类 铝酸盐类 硫铝酸盐类 铁铝酸盐类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 水泥分类 水泥分类—按性能和用途分 水泥分类—按主要水硬性物质分 本章介绍 通用水泥 特性水泥 专用水泥 第一节 通用水泥 (一)原料:石灰石、粘土、铁矿粉。 (二)生产:两磨一烧 原料 按一定比例混合 磨细 生料 1450 ℃ 熟料 适量石膏 磨细 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 (三)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Ⅰ型硅酸盐水泥( P.Ⅰ):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石膏共同磨细。 Ⅱ型硅酸盐水泥( P.Ⅱ):硅酸盐水泥熟料、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共同磨细。 二、水泥的基本组成 (一)熟料 (二)混合材料 (三)石膏 二、水泥的基本组成 (一)水泥熟料主要矿物组成 除了以上组成外,还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和碱,但其总含量一般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0%。 硅酸三钙 C3S 37%~60% 硅酸二钙 C2S 15%~37% 铝酸三钙 C3A 7%~15% 铁铝酸四钙 C4AF 10%~18% C3S及C2S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特性 水化速度 凝结硬化速度 水化放热量 强度发展: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高 C3S 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低 C3A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 C2S 耐腐蚀性: C2S C4AF C3S C3A 干缩性:C3A 大, C3S、C2S次之, C4AF小 C3A C3S C4AF C2S (二)混合材料 定义:为改善水泥的性能,降低水泥强度等级,提高水泥产量而加入水泥熟料中的某些天然或人工矿物材料。 分类: 1、非活性混合材料 2、活性混合材料 二、水泥的基本组成 1.非活性混合材料 非活性混合材料 指在水泥中主要起填充作用而又不损害水泥性能的矿物质材料。 将其掺入硅酸盐水泥中可 提高水泥产量 降低水泥强度等级 减少水化热。 常用非活性混合材料 磨细的石英砂,石灰石,粘土,慢冷矿渣等。 2.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混合材料 能够与水泥水化后的氢氧化钙起反应生成新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的物质称为活性混合材料。 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有: (1)粒化高炉矿渣 (2)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3)粉煤灰 二、水泥的基本组成 (三)石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