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的法兰克福学派.ppt

发布:2018-11-04约1.48万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著作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2) 《理论和实践》(1963) 《认识与兴趣》(1968) 《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1968) 《社会科学的逻辑》(1970) 《合法性危机》(1973)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1976) 《沟通与社会进化》(1979) 《交往行动理论》(1981)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后形而上学思想》、《包容他者》、《事实与价值》、《真理与论证》 二、马克思主义观 主要集中在1963年《理论与实践》(1963)《认识与兴趣》(1968)《重建历史唯物主义》(1976) (一)“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历史哲学”(《理论与实践》) 哈贝马斯力图将哲学与政治学研究结合起来,强调从古典政治学向哲学的转换过程中,社会理论必须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个演变时期 以亚氏理论为代表的古典时期:政治学即实践哲学 以社会哲学为代表的近代时期:近代社会哲学成为一种在反对古典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 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时期: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由经验科学提供的有目的的、合理的实用技术 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认识兴趣理论 哈贝马斯系统分析认识和兴趣之间的联系,围绕认识与兴趣的关系对认识论进行了历史反思,并试图通过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以康德的先验主义为批判理论确立规范性基础,在肯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又批判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 1、知识与兴趣的关系 哈贝马斯用“历史叙述的方法”分析认识解体的过程,着重对那些对被遗弃的反思阶段进行研究,主要是从康德到黑格尔和黑格尔到马克思两个阶段。并从兴趣概念出发,分析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把兴趣当作知识的基础,强调兴趣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兴趣即乐趣,是与某个对象或行为存在的观念相关联,兴趣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可以分为经验的兴趣(对行为本身感兴趣)和纯粹的兴趣(对行为对象感兴趣),纯粹的兴趣是理性的兴趣,是知识基础 2、三种认识兴趣 a.技术的认识兴趣 通过劳动形成 关涉现象领域 包含在经验-分析科学中 指导人们用工具和技术规范的知识去处理和认识自然 b.实践的认识兴趣 通过语言形成 关涉对象领域 包含在历史-解释学中 人对保障和发展自身生活条件中的相互了解和自我了解的可能性的深厚的人本主义兴趣 c.解放的认识兴趣 通过权威形成 包含在批判的社会科学中 人对摆脱束缚获得解放的兴趣 3、三种科学理论 a.经验-分析的科学 旨在取得探讨性知识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关联“技术的兴趣” 以成功支配自然为目的 b.历史解释学 旨在对结构进行解释性理解的人文科学和历史科学 关联“实践的兴趣” 目的是取得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 c.批判的社会科学 具有批判和反思意识的科学 关联“解放的兴趣” 以自我解放为目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重建”是把一种理论拆开,用新的形式加以组合,以便更好的达到这种理论所确立的目标,它既不是复辟,也不是复兴,是对待在某一方面需要修正,但内部仍具有内在潜力的理论的态度,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哈贝马斯以交往和社会进化问题为核心,以交往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唯物主义改造成一种社会进化论 1、用劳动与相互作用来代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范畴 劳动是表示工具行为和策略行为的形式,工具行为是按照建立在经验知识基础上的技术规则来进行的以工具为媒介的行为,策略行为是按照建立在经验知识基础上的行动方案来进行的合理选择行为,劳动是有目的的合理行为。 相互作用是至少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进行的以语言符号为媒介的交往行为。 哈贝马斯的生产力包括作为劳动力的生产者、能转化为生产技术的知识和组织生产过程的知识。 哈贝马斯的生产关系包括调节对生产资料的支配、调节对劳动力的控制与财富的分配、规定同生产资料的支配相结合的机构和组织的制度结构、社会交往形式。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范畴的区分是相对的 3、用社会组织原则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和社会进化的动力 4、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学说不能根据情况而加以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已经过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原理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将不断起到解放人类的作用”的论断过时 总之,哈贝马斯认为我们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启迪学,而是看作理论,即看作一种社会进化论 三、交往行动理论 《交往行动理论——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 《交往行动理论——论功能主义理性批判》 交往合理性的概念 建立系统和生活世界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二元结构的社会观 批判性的现代性理论 传统批判理论是一种工具理性的批判,是“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文化批判”,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没有认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