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控量测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下水位 : 监测技术 1、监测目的: 监测基坑开挖时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2、测试仪器: 电测水位计、Φ50mmPVC塑料管、电缆线。 地下水位 : 监测技术 3、监测方法 (1) 测点埋设:测点用地质钻钻孔,孔深应根据要求而定(以保证施工期产生的水位降低能够测出)。测管用Φ50mm的PVC塑料管作测管,水位线以下至隔水层间安装相同直径的滤管,滤管外裹上滤布,用胶带纸固定在滤管上,孔底布设0.5~1.0m深的沉淀管。 地下水位 : 监测技术 3、监测方法 (2)量测及计算: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监测孔孔内水位对应于孔口的距离作为水位高度初始值,以后每次测得孔内水位距水位监测孔口高度与初始水位值比较即为水位累计变量。 地下水位 : 监测技术 3、监测方法 (3)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基坑开挖的变化曲线图,判断基坑及周边环境的稳定。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 监测技术 1、监测目的:基坑开挖后,地层中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使地表产生沉降,因此必须对地表沉降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2、监测仪器:地表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测微器,闭合差0.3mm;铟钢尺。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 监测技术 3、监测点位: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 监测技术 4、监测方法 (1)基点埋设:首先,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其次应埋设至少两个基点,以便两个基点互相校核;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基点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并且基点应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 监测技术 4、监测方法 (2)沉降点的埋设 :沉降测点的埋设时先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沉降测点,测点一般采用Ф20~30mm,长200~300 mm半圆头钢筋制成。测点四周用细砂填实。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 监测技术 4、监测方法 (3) 沉降值计算 :地表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ΔH,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Δht,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Δ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即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 监测技术 4、监测方法 (4)数据分析与处理 :首先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其次,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形式进行回归分析。 基坑地下管线 : 监测技术 1、监测目的:为保护基坑周围的地下管线,监测采用模拟法,即在管线附近埋设地中位移计进行监测。 2、测试仪器:采用JXH-2型埋入式应变传感器,其监测精度为±0.1%FS。测频仪。 基坑地下管线 : 监测技术 3、监测方法 :首先采用地质钻成孔,孔直径不小于76mm,成孔后将导管缓慢地放入孔中,直到最低观测点位置,然后再用专用工具依次将锚头埋入设计的位置,并进行灌浆锚固,在地表对传输电缆线进行保护。 基坑地下管线 : 监测技术 3、监测方法 :在开挖前开始测量初读数,然后随施工和监测情况按一定频率进行测量,至测量读数已经稳定,可不再监测该点。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不同深度的位移-历时曲线,当位移速率突然增大时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对策。 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 : 监测技术 1、建筑物沉降监测 : (1) 监测目的:对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监测,了解其沉降规律。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及时的预报,当有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 : 监测技术 1、建筑物沉降监测 : (2)测试仪器: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测微器,闭合差0.3mm。铟钢尺。 (3)监测方法: 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 : 监测技术 1、建筑物沉降监测 : (3)监测方法:①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和布置 :观测点是固定在房屋结构基础、柱、墙上的测量标志。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点,即要埋设在真正能反映建筑物发生沉降变形的位置。沉降观测布设的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由建筑物的大小、地基形式、结构特征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可根据下列原则布置: 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 : 监测技术 1、建筑物沉降监测 :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