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深基坑监控量测方案.docx

发布:2021-01-26约8.5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隧道深基坑监控量测方案 为满足支护结构及被支护土体的稳定性,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建筑物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根据观测数据,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及时调整开挖速度和支护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监测中应对基坑周围自然环境、地下水位、边坡土体顶部位移、围护结构的位移、基坑周围地表沉降与裂缝、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基坑周围主要设施(包括市政管线)进行观测。通过施工监测,用以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11.1监测项目 施工监测工作必须有计划进行,要求监测数据可靠,观测及时,应有完整的观测记录和观测报告。监测手段应以仪器观测为主,仪器观测和目测调查相结合。 基坑监测项目见表11.1-1;监测频率及控制标准见表11.1-2 表11.1-1 基坑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位置和监测对象 测点布置 监测仪器 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 围护结构上端部 沿结构纵向10~15m一个 全站仪 2 围护结构变形 围护结构 沿结构纵向10~15m一个 同一孔竖向间距0.5m 测斜管、测斜仪 3 混凝土支撑钢筋应力 混凝土支撑钢筋 按支撑的30%设置 钢筋应力计 4 钻孔灌注桩钢筋应力 桩体主筋 水平间距30m,竖向外各设6~8个 钢筋应力计 5 地表沉降 围护结构周围土体 20m个 全站仪 6 地下水位 基坑周围 沿结构纵向25m一个 水位管、水位仪 7 基坑周边房屋基础监测 沿基坑周边 房屋四角 全站仪 选测项目 8 孔隙水压力 围护结构周围土体 沿结构纵向每侧布置3个 同一孔竖向间距2~3m 水压计 9 围护结构侧土压力 围护结构后和嵌固段围护结构前 围护结构迎土侧及嵌固段基坑侧,沿结构纵向每侧布置三组,同一孔道竖向间距2~3m 土压力盒 10 土体侧向变形 围护结构周边及放坡地段土体 沿结构纵向每侧布置三个同一孔竖向间距0.5m 测斜管、测斜仪 表11.1-2 基坑监测频率及控制标准 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量测频率 监测项目警戒值 监测项目控制值 备注 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 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 0.2%基坑开挖深度 0.25%基坑开挖深度 2 围护结构变形 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 0.2%基坑开挖深度 0.25%基坑开挖深度 3 混凝土支撑钢筋应力 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 按80%设计应力值 按100%设计应力值 4 钻孔灌注桩钢筋应力 开挖及回筑阶段一天一次 按80%设计力值 按100%设计力值 5 地表沉降 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周两次 20mm 30mm 6 地下水位 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降水不大于0.8m 降水不大于1m 7 基坑周边房屋基础监测 两天一次 按80%的规规定设计值控制 按规规定设计值控制 选测项目 8 孔隙水压力 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9 围护结构侧土压力 施工期间两天一次 10 土体侧向变形 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五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11.2监测的原则 ⑴明挖区间施工以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基坑本身作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的对象。 ⑵道路下的各种管线,特别对上水管、煤气等管线进行重点监测。在管线搬迁时布设直接监测点。 ⑶设置的监测容及监测点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要求和符合有关规,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 ⑷工程实施前,制定监测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并实施。监测过程中,采用的监测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⑸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能满足现场施工及招标文件规定的数据上传的要求。 11.3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按招标文件图纸要求进行布置,各监测点的布置随工程的施工步序而开展,基本按如下顺序进行: (1)基坑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点及各种管线监测点。 (2)围护结构施工时,同步安装围护桩的测斜管。 (3)基坑降水前,埋设水位监测管。 (4)桩顶的冠梁浇捣时,同步埋设桩顶的位移观测点,并做好测斜管的保护工作,进行初始值的测取工作。 (5)基坑开挖前,应测出各测试项目的初始值。 (6)支撑施工时,同步安装轴力计及钢筋计。每根支撑受力前,需完成轴力测试仪器的安装工作,并测出初始读数。 设备安装好后应做好标记,并设醒目标识,作好测点的保护工作。测点如有损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补设。 11.4 监测方法 根据本项目设计文件容及要求、基坑等级、精度要求、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和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