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财务转型下的物业企业业财融合模式.docx
分析财务转型下的物业企业业财融合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业管理的水平与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物业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提高物业企业经营活动整体成效,必须要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促进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间的深度融合,为管理层制定企业发展决策提供良好支持。文章首先分析了财务转型下的物业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继而探讨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物业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些过时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良性发展需要,从而导致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不高,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严重阻碍,因此急需对现有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升级与转型。然而,如何在实践中通过业财融合模式,促使企业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的深度融合,从企业发展整体入手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管理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值得广大企业管理人员深思。
二、财务转型下物业企业业财融合的主要问题
(一)运营管理问题
在员工管理方面,实行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之后,为了实现业财融合,企业的财务经理与业务人员必须紧密地沟通与合作,但是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工作矛盾。房地产企业的员工通常都不太熟悉财务共享信息系统,难以进行有效操作,而且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也难以完全地融合和理解,很有可能由于沟通上的问题而阻碍了业务流程的进行。在房地产企业中实施业财融合,能够推动财务模式的转变,将财务部门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除了事后核算以外,还能实现事前和事中管理,为物业企业管理层制定决策供给更具参考价值的材料。然而,企业业务部门当中,通常只有少部分人了解业财融合,财务部门在工作内容上也只是对于企业运行相关财务数据的简单整理、核算以及分析,更加倾向于事后工作,对于物业企业整体业务流程未能形成深入了解。这就导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关注点上的差异,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往往会忽视业财融合对于提高业务质量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与财务部门相比参与度更低。而值得关注的是,物业企业若想实现良好的业财融合,必须由业务部门提供良好的配合,与财务部门之间实现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为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提供完善的业务信息和相关数据材料,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对实现业财融合形成较大阻碍。
此外,大部分物业企业财务共享中心难以使企业的运营能力、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长远、良性发展,因此,绩效管理还有待改进。
(二)业务流程问题
纵观全国各地物业企业的整体情况,大部分企业虽然为了推动企业发展,在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建设方面已经呈现出一定效果,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然会遇到一些具有较强复杂性和多变性的问题,财务固定的业务流程通常很难实现对所有问题的有效解决。这是由于在业务流程设计阶段,有些问题是很难预料的,通常需要结合实际运行过程进行持续的优化与改进。此外,大部分物业企业目前所实施的业务流程制度还不够完善,表现出管理执行力不足的情况,其中大部分内容未能得到企业员工的充分重视,而且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遵循的准则存在较大差异,继而导致业务流程运行和管理制度之间的偏差。因此,物业企业管理层在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时不应该简单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要依据企业实际业务发展和内控效果进行综合考量,确保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制度流程方面的顺畅程度,从而为业务运行过程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企业财务转型的背景之下,推进财务共享方式,虽然对业务过程和系统运行进行了规范,但是也存在着专业划分、操作程序繁琐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企业业财融合的最佳发展。实施BPR可以达到最优的流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高效率的实现。例如,费用报销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审核工作,物业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其下属单位的业务人员需要频繁处理各种费用报销事宜。这些报销通常集中在每个月的中后阶段,这导致了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被延迟至月底才得以完成。这种做法无疑给财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以确保所有财务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系统。不仅如此,月末的高强度工作还会对整个财务共享中心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它可能会减缓流程的流转速度,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财务工作的连贯性和时效性。此外,这样的情况还可能削弱业务工作人员对财务支持的信任度,不利于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融合。良好的业务与财务工作配合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并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信息系统问题
随着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以及金融与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化,金融共享平台的支持功能已显不足。尽管企业内部和下属单位的财务工作都是通过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来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往往只是达到了初步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