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docx
基于5G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
1、智慧交通业务需求
“智能+网联”是未来车联网发展的基本路线。通过“智能+网联”,提高30%的交通效率,减少80%的交通事故,降低30%的排放量。从智能交通业务发展态势看,未来车联网业务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车载信息生活、智能安全驾驶和绿色安全出行三个方面。其对网络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典型智慧交通应用场景下的网络需求指标如下表所示。
典型智慧交通业务场景需求分析
2、智慧交通总体架构
通过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的“三网合一”,基于智能驾驶汽车等新型载运工具,实现车车、车路智能协同,提供“车路云”协同的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如下图所示,在新型交通体系中,路端实现基础设施的全面信息化,构建数字孪生城市;车端实现交通工具智能化,建立智能驾驶系统、智能物流系统;云端实现智能交通的一体化管控,包括大数据的收集、共享、分析,以及全局交通动态的智能管控等。其中,车联网、物联网以及5G都发挥重要作用。
▲车路云协同一体化智慧交通体系
C-V2X,包括LTE-V2X以及NR-V2X,可实现车车、车路、车人的直连通信,为实现智慧交通提供更可靠、高效的网络服务。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暂行)》,规划了5905-5925MHz频段共20MHz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用于V2X智能网联汽车的直连通信技术。而随着5G的到来,其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将起到智慧交通建设的支撑性作用,并催生更多丰富的智慧交通行业应用,例如车载AR\VR、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绿波通行、交叉路口会车避让等。C-V2X实现车车或车路的区域性通信,但受已经颁布的频谱及功率约束,C-V2X的业务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而C-V2X与5G技术相集合,可实现网络的无缝覆盖,从而实现“车-路-人-云”之间的多维高速信息传输。
未来智慧交通将是智能的立体化架构,如下图所示,包括终端层、网络层以及平台应用层。终端层,即基础设施层,是智慧交通的神经末梢,实现道路的全面感知与检测,同时实现感知数据的结构化处理;网络层,是基础设施层与平台应用层连接的管道,一方面将基础设施的结构化数据上传到平台层;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隔离的网络资源。平台应用层,是智慧交通的大脑,实现连接管理、业务管理以及应用服务。通过“端-管-云”的架构,实现地面交通在云端的数字孪生映射,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快速、高效的智慧交通业务应用。
▲智慧交通架构体系图
综上,从通信的角度,构建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包括:RSU部署、MEC、5G网络切片、网络安全、交通设施信息化、人工智能以及平台的分层部署。
3、智慧交通关键技术
(1)RSU部署
3GPP标准中定义了RSU支持V2X通信,可实现交通和路况信息的收集和播发。根据目前工信部发布的频谱规定,RSU占用5.9G的20M带宽,最大发射功率29dBm,覆盖范围依据环境不同在100m~1000m范围内。而实际中,RSU可以搭载更多的功能,包括5G通信和搭载云平台。RSU集成5G通信,可实现与大网的实时互动,满足上层应用平台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同时5G与C-V2X联合组网可构建广覆盖与直连通信协同的融合网络,保障智慧交通业务连续性。通过分析,RSU与5G蜂窝结合,密集城区一个基站可支持4个RSU的数据回传。另外,RSU可实现对路边感知设备(摄像头、雷达等)信息的格式转换和结构化处理,实现数据的回传、处理和分析,并搭载简单的业务应用。
(2)边缘云
边缘云MEC是一种具有高带宽、低延时、本地化等特点的技术,可在各类移动网络边缘提供服务环境和计算能力,通过平台功能下沉靠近移动用户来减少网络操作和服务交付的时延。边缘云可以满足车联网技术超低时延、超高带宽和超高可靠性的要求,车联网业务是边缘云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数据的就近处理和下发在车联网的应用中极为重要,边缘云不仅可以降低时延,也能减少网络回传的压力和所需的数据带宽。
LTE网络中边缘云MEC典型的部署方式有边缘级、区域级和地区级3种:
①边缘级
MEC部署于基站与回传网络之间,这种部署贴近基站(宏站、室分站或SmallCell站),可以部署在站点机房,也可随Cloud-BBU池部署在无线接入机房。
②区域级
MEC部署于汇聚环和接入环之间,此时需要将MEC部署于两环相接的传输设备的UNI接口,并将需要进行分流的基站流量疏导经过MEC。
③地区级
当MEC部署于汇聚核心层时,这种覆盖方式主要针对大面积分流业务,或者待覆盖范围存在接入环孤岛的情况,这种部署方式时延相比较其他2种方式较大,但是能够解决跨地域传输覆盖的问题。
智慧交通业务丰富繁杂、数据量庞大,对网络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