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605-2010 海子水牛饲养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30B45
备案号:28249-2010
江苏
DB32
省地方标准
DB32/T1605—2010
海子水牛饲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haizibuffalofeed
2010-06-23发布2010-08-23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1605—2010
前言
海子水牛是我国沼泽型水牛中的优秀群体,主要分布于东台、海安、如东、大丰、射阳等江苏沿海地区,具有体型大、役力强、耐粗饲、繁殖力强、肉质鲜美及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应沿海滩涂地区的高温、高湿、高盐度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持和提高海子水牛的优良生产性能,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本规程由盐城市东台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规程由东台市林牧业局起草。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长青、王洪民、许本宏、王健、徐长柏、庄永胜。
1
DB32/T1605—2010
海子水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海子水牛饲养管理的术语和定义、饲养管理要求、疫病防治和生产记录。本规程适用于海子水牛的饲养与管理。
2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初乳biestings
母水牛分娩后7天内所分泌的乳。2.2
育成母牛bredcows
指6月龄以上至初产阶段的母牛。2.3
妊娠期gestation
母牛从怀孕开始到产犊之间的时期。2.4
哺乳期lactation
从分娩到犊牛断奶之间的时期。2.5
空怀哺乳期leftwithlactation
从产犊到下次怀孕之间的时期。2.6
妊娠哺乳期pregnancylactation母牛从怀孕到犊牛断奶之间的时期。
3饲养管理要求
3.1犊牛的饲养管理
3.1.1犊牛出生后先清除口、鼻粘液,剥软蹄,用碘酒消毒脐带,然后再移入犊牛栏人工哺乳,并垫以褥草。
3.1.2犊牛生后1小时内要吃到初乳。初乳是新生犊牛的主要食物,应尽量让其早吃、多吃、勤吃。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犊牛吃不到初乳,则需用人工乳代替。
3.1.3犊牛打耳号。犊牛以打耳号标明身份,打耳号的原则是越早越好,打耳号的顺序是左大右小,上大下小,尖一根三,耳号具体号码按本场繁殖顺序号进行排序。
3.1.4犊牛5日龄后即可在舍外运动场作自由运动,20日龄起可跟母放牧,运动量逐渐增大,气温高时应驱至荫凉处或泡水降温。
2
DB32/T1605—2010
3.1.5犊牛7日龄后即可在运动场及栏内放置清洁饮水,任其自由饮用。
3.1.6犊牛(15~20)日龄应开始调教采食犊牛精料及青绿饲料,两种饲料分开放置,任其自由采食。犊牛精料含粗蛋白质不低于16%,4周龄起可喂给多汁粗料。断奶后精料给量为(1.5~2)千克/日·头。3.1.7舍饲的犊牛在哺乳期及断乳后的饲喂过程中均应进行定位调教,使之养成进枷采食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便于每天给犊牛刷拭或洗澡。
3.1.8犊牛舍要通风良好,保持干燥,每天打扫,定期消毒,适时更换褥草。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防
暑。
3.1.9母犊哺乳期3个月,种用公犊哺乳期4个月。
3.2母牛的饲养管理
3.2.1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3.2.1.1育成母牛饲喂原则:应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
3.2.1.2育成母牛的日粮:按预计生长发育水平(即24月龄体重的要求)决定日粮营养水平。一般育成牛的精料喂量为(1.5~2)千克/日·头,(每千克精料含粗蛋白15%~16%)。青饲料尽量多样化、自由采食。舍饲牛应定期补给矿物质元素。
3.2.1.3分群:公母牛合群饲养时间以18月龄为限,此后应分开饲养,防止早配乱配。
3.2.1.4定位、刷拭:进入育成牛舍后应定位饲养,炎热季节白天中午泡水,晚上下“汪”,降温避蚊蝇。“汪”的大小:单头水牛一般10m2,种牛场或群牛场“汪”一般为50m2,可容纳10头水牛,公牛须一头一“汪”,防止打架,大小10m2左右。
3.2.1.5放牧:育成母牛放牧时间每天不少于5h,牧地大小一般为每头牛占地(10~20)m2(因牧草品种和产量而异);春天初牧时应注意缓慢增加青饲料采食量,防止发生“鼓气”事件;牧地应有水源,供其泡水,小规模饲养应自备水池。
3.2.1.6育成母牛锯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