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 (二)种子生产的任务 二、品种和优良品种推广 三、种子级别的分类 四、纯系学说和种子生产 第二节 种子生产原理和生态条件 二、表现及危害 三、防杂保纯的基本措施 四、作物的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特点 五、种子生产的生态条件 六、种子生产基地 第三节 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4.光敏不育系的原种生产 (1)大田鉴定,不育株再生 (2)原种繁殖 (六)化杀杂交种的利用利用某些化学药剂诱导母本产生雄性不育,与另一个品种杂交获得大量杂交种子的方法,称化学杀雄法,简称化杀法。1.主要化学杀雄剂杀雄剂1号(甲基砷酸锌)即稻脚青。杀雄剂2号(甲基砷酸纳) 2.化杀杂交种的制种技术(1)适期播种,调好差期 (2)行比和密度 (3)喷药时间、药剂浓度和施药量 (2)“低温敏不育系”的繁殖技术 根据我国南方的实际气候条件,一般将此下限温度定在23~24℃,这一技术策略的着眼点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制种的纯度,但对那些对光长敏感性不很强的光敏不育系如WDIS和基本温敏的不育系如培矮64S等的繁殖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不育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自然光长的条件下,可育的温度范围很窄,且又接近于生物学下限温度。采取以下一些专门措施以获得一定的繁殖产量。 ①冷水灌溉。 ②施用外源物质。 第四节 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一、玉米种子生产技术 (一)玉米的生殖系统及其生物学特性 玉米雄花序又称雄穗,属圆锥花序,着生在茎秆顶部。玉米雄穗一般在露出顶叶后2~5d开始开花。雄穗的开花顺序是从主轴中上部分开始,然后向上和向下同时进行,分枝上的小花开放顺序与主轴相同。开花的分枝顺序则是上中部的分枝先开放,然后向上和向下部的分枝开放。 雌花序又称雌穗,为肉穗花序,受精结实后即为果穗。 雌蕊一般比同一株雄穗的抽出时间稍晚,最多晚5~8d。 (二)玉米自交系的繁殖和防杂保纯 1.自交系的原种生产和提高繁殖产量的技术 (1)自交系原种生产 自交系原种:由育种家育成的原始品系(原原种)繁殖出来的与该品系原有优良特征特性一致的种子 原种繁殖的方法:根据该自交系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特征,在自交系原种圃中严格选择典型的100~200个优良单株,实行人工套袋自交或姊妹交混合繁殖。只要选株正确,授粉严格操作,一般都能满足质量要求。也可将套袋果穗在收获时经选择后混合脱粒,下一年单独设立隔离区,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进一步繁殖,所得种子即为自交系原种。原种再次繁殖即为原种一代,原种一代种子再次繁殖即为原种二代。 原种的繁殖次数应以能够满足制种的需要量而定。为了确保亲本自交系的纯度,自交系应在单独设置的隔离区内繁殖,制种田的父本种子不宜留种连用: (2)提高自交系繁殖产量的措施 提高自交系繁殖产量的途径大体有二: 一是育种上选育高产自交系和选育姊妹系,利用姊妹系单交种来配制杂交种; 二是根据自交系的生长特点,采用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 提高自交系繁殖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增加密度。 ②加强肥水管理。 ③适期早播。 ④人工辅助授粉。 2.自交系的防杂保纯方法 (1)自交系混杂退化的原因 ①生物学混杂。 ②机械混杂。 ③自交系发生变异。 ④长期自交。 (2)自交系防杂保纯的措施 ①繁殖区隔离必须十分安全。 ②坚持严格去杂去劣。 ③贮存保纯。 5.去杂去劣 做到及早、从严、彻底,一般按苗期 、拔节期、花期和成熟期进行,重点在苗期和花期。 (1)苗期 据幼苗芽鞘颜色、叶片颜色、宽窄、形状、波曲与否,上冲或者下披,幼苗长势长相等特征综合鉴定,去掉杂株、劣株和可疑株。 苗期去杂一般结合间苗和定苗进行,不但可以剔除杂劣株,还可以保证田间留苗数和制种产量。 (2)拔节期 主要是根据拔节后的表现判断,去掉明显的优势株,也可以结合叶型、株型进行除杂。 (3)抽穗开花期 这是去杂去劣、保证种子纯度的关键阶段,要做到干净、彻底、及时,避免杂株散粉造成生物学混杂。 (4)成熟期 对于前三个时期残留下来的杂株,可在成熟收获前后,根据株型、叶型、穗 型、粒型和粒色等特征除掉。玉米还可观察穗轴颜色,水稻可参照结实率等特征进行(杂株的结实率往往明显高于不育系) 6.人工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 (1)及时去雄 对于采用人工去雄、人工或天然授粉的方式进行杂交制种时,均要求在母本雄蕊(穗)散粉之前将母本雄蕊(穗)及时、干净、彻底地拔除。所谓及时,就是一定要在散粉之前拔除;所谓彻底、干净,就是母本雄蕊(穗)一个不留、雄蕊(穗)上无残留分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