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培优训练 (11).doc

发布:2025-03-29约8.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提能训练练案[11]

1.(2025·河北衡水高三检测)下列物质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B.Fe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H)2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杂质,可以在溶液中加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D.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2Fe===2Fe3++3Cu

[答案]C

[解析]Cl2具有强氧化性,铁在Cl2中燃烧只生成FeCl3,A错误;Fe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B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Fe2++Cu,D错误。

2.下列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Fe(OH)2是一种黑色固体,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转变为红褐色

B.如图所示操作可制取Fe(OH)2

C.Fe3O4、Fe(OH)3都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

D.Fe(OH)3胶体呈红褐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A

[解析]Fe(OH)2是一种白色固体,故A错误。

3.有一块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mL5.0mol·L-1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25mol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A.Fe6O7 B.Fe5O7

C.Fe4O5 D.Fe3O4

[答案]B

[解析]由反应2FeCl2+Cl2===2FeCl3可知,吸收0.025mol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则用盐酸溶解后生成FeCl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依据题意,140mL5.0mol·L-1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则生成FeCl3的物质的量为eq\f(0.14L×5.0mol·L-1-0.05mol×2,3)=0.2mol,则可认为原混合物中FeO、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5mol∶0.1mol=1∶2,从而得出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FeO·(Fe2O3)2,即为Fe5O7。

4.(2025·湖南长沙检测)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事先煮沸溶液除去溶解氧

B.装置Ⅰ可制取FeSO4溶液并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装置Ⅱ中溶液进入装置Ⅰ中

D.取下装置Ⅱ的橡皮塞可观察到沉淀颜色变化

[答案]C

[解析]溶液中溶有少量氧气,需要加热煮沸除去氧气;铁屑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打开止水夹,利用反应产生的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关闭止水夹,装置Ⅰ形成密闭体系,利用反应产生的氢气的压强作用,把硫酸亚铁溶液压入装置Ⅱ中,产生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遇到空气后,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溶液中溶有少量氧气,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所以实验前,应事先煮沸溶液除去溶解氧,A正确;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装置Ⅰ可制取FeSO4溶液并排尽装置内空气,B正确;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装置Ⅰ中溶液进入装置Ⅱ中,C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氧气氧化,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取下装置Ⅱ的橡皮塞可观察到沉淀颜色变化,D正确。

5.(2024·山东滨州高三检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B.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3H2O(g)eq\o(=====,\s\up7(高温))Fe2O3+3H2↑

C.装置C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能是碱石灰

D.点燃D中的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答案]B

[解析]装置A是液态水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水蒸气的装置,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A正确;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Fe3O4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g)eq\o(=====,\s\up7(高温))Fe3O4+4H2,B错误;氢气可以用碱石灰干燥,C正确;氢气在点燃之前应该先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D正确。

6.(2025·浙江杭州检测)某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虚线框处的装置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Fe+2Fe3+===3Fe2+)()

A.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红棕色固体

B.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甲

C.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

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答案]C

[解析]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Fe3O4固体,A错误;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虚线框C中应选择装置乙,B错误;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