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罗英瑾 02-01 头颈肌幻灯片.ppt

发布:2016-12-12约2.17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Muscles of the Head  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面肌 Facial Muscles: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皮肌。起自颅骨骨面,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在口裂、睑裂和鼻孔周围,分为环形肌和辐射状肌两种。 面肌 Facial Muscles 1. 颅顶肌 epicranius : A. 枕腹 occipital belly B. 额腹 frontal belly C. 帽状腱膜 galea aponeurotica 作用:枕腹向后牵拉帽状腱膜,额腹收缩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横纹。 2. 眼轮匝肌 orbicularis oculi:在睑裂周围。 作用:使睑裂闭合。并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张泪囊,促进泪液沿泪道流入鼻腔。 面肌 Facial Muscles 眼轮匝肌 胸锁乳突肌 咬肌 颊肌 口轮匝肌 枕额肌枕腹 枕额肌额腹 帽状腱膜 3. 口周围肌 A. 口轮匝肌 orbicularis oris:闭口。 B. 颊肌 buccinator:位于面颊深部,牵拉口角向外,并助咀嚼和吸吮。 C. 辐射状肌。 临床:一侧表情肌麻痹,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 面肌 Facial Muscles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参与咀嚼运动 1. 咬肌 masseter:  起点:颧弓的下缘和内面  止点:下颌支外面咬肌粗隆  作用:上提下颌骨 2. 颞肌 temporalis:  起点:颞窝  止点:下颌骨的冠突  作用: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使下颌骨向后。 咀嚼肌 Masticatory Muscles 3. 翼内肌 medial pterygoid:  起点:翼突后面。  止点:下颌支内面的翼肌粗隆。  作用:两侧同时收缩,上提下颌骨,并牵拉下颌骨向前;一侧收缩则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4. 翼外肌 lateral pterygoid:  起点: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面。  止点:下颌颈的前面。  作用:两侧同时收缩,牵拉下颌骨向前;一侧收缩时则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临床:一侧咀嚼肌麻痹,下颌骨偏向患侧。 咀嚼肌 Masticatory Muscles 肌群 肌名 起点 止点 主要作用 神经支配 表情肌 额肌 帽状腱膜 眉部皮肤 提眉 下牵皮肤 面神经 枕肌 上项线 帽状腱膜 后牵头皮 眼轮匝肌 环绕眼裂周围 闭合眼裂 口轮匝肌 环绕口裂周围 闭合口裂 提上唇肌 上唇上方 口角 提口角与上唇 提口角肌 颧肌 降口角肌 下唇下方 降口角与上唇 降下唇肌 颊肌 面颊深层 咧嘴 吸吮 咀嚼 咀嚼肌 咬肌 颧弓 下颌骨咬肌粗隆 上提下颌(闭口) 三叉神经 颞肌 颞窝 下颌骨冠突 翼内肌 翼突窝 下颌骨内面翼肌粗隆 翼外肌 翼突外侧 下颌颈 双侧:下颌向前(张口) 单侧:下颌向对侧 头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 Muscles of the Neck 1. 颈阔肌 platysma: 起点: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 止点:止于口角等处。 作用:紧张颈部皮肤,拉口角向下。 颈浅肌群 2. 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 止点:颞骨的乳突。 作用: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一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屈,面向对侧仰。 临床:一侧胸锁乳突肌麻痹 颈向健侧屈,面向患侧仰。 颈浅肌群 3. 舌骨上肌群--每侧由4块肌构成: A. 二腹肌 digastric B. 下颌舌骨肌 mylohyoid C. 茎突舌骨肌 D. 颏舌骨肌 作用:上提舌骨,协助吞咽;舌骨固定时,拉下颌骨向下。 颈前肌群 4. 舌骨下肌群--每侧有4块,分浅、深2层: A. 胸骨舌骨肌 sternohyoid B. 肩胛舌骨肌 omohyoid C. 胸骨甲状肌 sternothyroid D. 甲状舌骨肌 thyrohyoid  作用:下降舌骨和升降喉。 颈前肌群 1. 前斜角肌 scalenus anterior 2. 中斜角肌 scalenus medius 3. 后斜角肌 scalenus posterior  斜角肌的作用:颈椎固定时,上提肋,以助吸气;胸廓固定时,使颈前屈,一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屈。 颈深肌群 斜角肌间隙 scalene space  围成: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缘。  穿行结构: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颈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 肌群 肌名 起点 止点 主要作用 神经支配 颈浅肌 颈阔肌 三角肌胸大肌筋膜 口角皮肤 紧张颈部皮肤 面神经 胸锁乳突肌 胸骨柄 锁骨内侧端 颞骨乳突 颈向同侧屈 面向对侧转 副神经 颈前肌 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 后腹 乳突 前腹 下颌骨体 中间腱 舌骨体 降下颌骨 上提舌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