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习题集.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子代和亲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选择题:
1.1900年( 2 )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 (2) 孟德尔 (3) 拉马克 (4)克里克 2.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 称之 ( 4 )。
(1)分子遗传学 (2)个体遗传学 (3) 群体遗传学 (4)经典遗传学 3.遗传学中研究基因化学本质及性状表达的内容称 ( 1 )。
(1)分子遗传学 (2)个体遗传学 (3) 群体遗传学 (4)细胞遗传学 4.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 3)年。
(1) 1859 (2) 1865 (3) 1900 (4) 1910 5.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 ):
(1)J?Lamarck (2)T?H?Morgan(3)G?J?Mendel(4)C?R?Darwin 6.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 ):
(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解释下列名词: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1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二、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
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叶:20条;(2)根:20条; (3)胚乳:30条; (4)胚囊母细胞:20条; (5)胚 :20条; (6)卵细胞:10条; (7)反足细胞:10条; (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
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 A’ BC或A B’C’或 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 A’B’ C ;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 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即形成雌配子只是含双亲之一;而雄配子时必须含有双亲的染色体)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 (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2
? 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 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
有的染色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