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毛泽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doc

发布:2018-02-03约4.8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实践教学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我国高校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必修课,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主渠道和主阵地。为此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效性,一直是同行们加以研究的共同课题,根据我们的实际,我们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探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最终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突破了以往政治理论课的“灌输性”以及学生先入为主对它产生的“呆板”、“枯燥”的“说教”印象。 一、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1、?讨论、辩论教学法   讨论、辩论教学法恐怕是最古老而又最实用的教学方法了,它也是《概论》课的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如何在讨论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讨论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老师既要注重教材的教学内容,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一个既与教学内容有关,又与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话题,提前布置给学生做准备。比如在讲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这一节后,为了全面把握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真正理解与体会,我们就组织学生为此展开相关理论的讨论:毛泽东思想是否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如果不等同,它们的最主要区别又是什么?还有,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思想能否仅仅说是个人的思想而不能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否也包含其错误的思想,如果不包含又怎么能证明这一理论的正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理解。改变了有的同学过去对毛泽东的片面认识,认为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功劳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有的同学则加深了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理解,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密不可分,但毛泽东的思想并不等同于毛泽东思想,真正把握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区别,以及毛泽东思想之所以以毛泽东个人的名字命名的深刻原因。   再比如当讲到“社会主义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索成果”这一章后,组织同学讨论: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这两个发展趋向是平行的,还是交错的;是毛泽东一人的,还是党的领导集体的;哪些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发生错误的原因又是哪些?像这样的讨论、辩论,我们的做法要求是:每一位学生事先要有所准备,自己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图书馆等有效的资源对自己所占有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消化与吸收,最后确定重点,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结束后,老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几名同学做中心发言人。之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持课堂,把握时间,做好记录,写好总结,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当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再对这次的讨论、辩论做出画龙点睛的讲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吃透了教材内容,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甄别资料的能力。 2、故事会、演讲会教学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几乎使学生陷于生吞活剥、机械背诵书本的状态。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渴望学校教育提供他们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才华的一个舞台。因此结合《概论》课这门教学,我们利用课下“毛泽东思想学习小组”为同学安排了毛泽东思想故事会、演讲会。具体做法:教师事先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学生采取自愿报名,自己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之后写出发言稿,教师在对其进行点拨后学生再对其进行修改。听着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讲解,使同学接受了一次次革命传统的历史教育,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尤其当讲到毛泽东的有关成长经历或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今天辉煌成就时,这时同学会从心底里发出同一种声音:毛泽东,一个令黄河汹涌澎湃的名字,一个让长江高歌激昂的名字。是凡人,但却有着神的风采,不是神,但却有着神的传闻。整整一生都在阅读,整整一生都在询问,整整一生都在考察,整整一生都在耕耘。不蹈旧辙地跋涉,脚印在世纪的史册上永远延伸。展示大鹏的凌云,把橘子州头的风采,把百万雄师的号角,把千里冰封的北国,把苍蝇碰壁的呻吟化为无以伦比的诗篇辉煌了万里晴空和漫天星辰。时间因他而无法淡化,时代因他而充满吸引力,他的无数故事流传至今,仍令人嗟嘘不已。   通过故事会、演讲会这个小小平台的开设,一方面使同学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是使学生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尤其在历史巨人毛泽东的身上,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了解党的奋斗历史,分析历史人物成功与否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学他们的身上的优点,结合自身的实际,为我所用,使其成为今后工作和学习的指南。 ?3、 情景教学法   歌颂毛泽东伟大光辉战斗的一生,歌颂民族精神让它代代相传是《概论》课教师的一种责任,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永远牢记毛泽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