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
PAGE
PAGE10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虎林市总面积约9330平方千米,人口约31万。依据材料和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较短
C.河流封冻期长,有春汛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生产出来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养分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别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生产历史悠久,阅历丰富
C.土壤肥沃,水源足够
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解析第1题,虎林市所在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虎林市特有的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更利于优质产品的生产。
答案1.A2.D
下表为我国四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据此完成第3~4题。
地区
甲
乙
丙
丁
主要粮
食作物
冬小麦
春小麦
水稻
水稻
主要经
济作物
棉花、花生
亚麻、甜菜
棉花、油菜
甘蔗、茶叶
3.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甲—东北地区 B.乙—西双版纳
C.丙—珠江三角洲 D.丁—台湾岛
4.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暖温带,两年三熟
B.乙地可大力开垦湿地建设商品粮基地
C.丙地农业限制因素是低温
D.丁地光热足够、黑土深厚,但水资源短缺
答案3.D4.A
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相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A.东部优于西部
B.耕作区优于林区
C.南部优于北部
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能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
B.运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
C.农田浇灌面积增加
D.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优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小的影响。故选A项。第6题,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削减水资源的运用量,在肯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故选D项。
答案5.A6.D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第7~8题。
7.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加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实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夫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8.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地爱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解析第7题,A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C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当实施;D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第8题,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亲密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牲畜易地育肥,减轻了对西部草场的压力,有利于爱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答案7.B8.A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东北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例
9.依据图中供应的信息推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粮食
10.水稻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广袤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看出水稻产量持续增长且增幅最大。第10题,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作物可一年一熟,满意水稻生长须要。
答案9.C10.B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领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应基地。
材料二我国东北局部地区示意图。
(1)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