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院前急救知识讲解.ppt

发布:2025-03-14约3.04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院前急救东西湖区120急救中心常建伟第一节概述院前急救:对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以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伤病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及途中监护等环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与。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EMSS的首要环节,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广泛关注。特点(一)社会性及随机性较强(二)时间紧急(三)流动性大(四)急救环境条件差(五)病种复杂多样(六)以对症治疗为主(七)体力消耗大院前急救的前提是保护自身安全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应首先观察环境,确认危险解除或将患者搬运至安全区才能施救。应充分利用防护装备,如头盔、反光背心、防护手套、安全眼镜、防护胶靴、防毒面具等。尽量避免及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挽救更多的生命。院前急救原则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院前急救原则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0102急救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争取外援。03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任务一致、步调一致、减少痛苦,减少死亡院前急救原则加强途中监护,详细记录病情,并做好交接争分夺秒,就地取材—比如遇喉头水肿塌陷患者,需立即行气管切开,开放气道妥善保留标本及离断组织—保留中毒标本;离断的组织尽量不要使用自来水等冲洗初步判断病情询问病史:主诉,既往史,既往住院、体检资料体征观察:在询问病史的同时,注意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观察伤病员的阳性体征。全身检查:神志清晰的患者,查体应考虑针对性及鉴别性,快速判断患者疾病类别及严重程度。而多发性创伤查体建议采用国内外普遍倡导的“撞击计划(CRASHPLAN)”检查方法Freehand:“CRASHPLAN撞击计划”010402050708添加标题C=cardiac(心脏)添加标题S=spine(脊柱脊髓)添加标题R=respiration(呼吸)添加标题H=head(头颅)添加标题L=limb(四肢)添加标题A=arteries(动脉)030609添加标题A=abdomen(腹部)添加标题P=pelvis(骨盆)添加标题N=nerves(神经)昏迷患者病情的评估判断伤病员的清醒程度—Response成人采用呼唤、拍脸、刺痛等,婴儿拍打足跟或掐捏其上臂不能哭泣,则可判断其有无意识。一旦初步确定病人神志昏迷,应立即呼救,请求援助。判断伤病员是否有脉搏—Circulation成人可通过触摸桡动脉或颈动脉来判断有无搏动及搏动的强弱;婴儿触摸颈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及其强弱。对没有呼吸脉搏及微循环者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判断伤病员病的气道是否通畅—Airway检查伤病员是否有呼吸困难症状存在,并查明原因,必要时清除伤病员口腔等部位的异物,有假牙托者需取出,保持伤病员气道的通畅。判断伤病员是否有呼吸—Breathing维持开放气道的位置,用耳贴近病人的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前后观察时间控制在5秒钟左右。现场伤员的分类概念:是保证加快伤病员救治和转送速度的一种有效组织手段。要求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救治和运送的次序。目的:提高抢救效率,提高伤员存活率。原则:边抢救边分类:分类工作是在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能耽误抢救。指定专人承担:分类工作很重要,应由经过训练、经验丰富、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承担。分类依次进行:分类应依“先危后重,再一般(小伤势)”的原则进行。分类应快速、准确、无误。分类标准伤情现场处理时间。伤病员病情轻重程度。两种分类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分类时要抓住重点,以免耽误伤病员的抢救时机,判断方法可参照病情评估方法及程序进行,判断一个伤病员应在1?2分钟内完成。急救标记濒死、死亡伤病员病伤严重危及生命1严重,无危及生命者2受伤较轻可行走3*现场急救区的划分收容区:伤病员集中区。在此分类并挂上分类标签。并提供必要的紧急复苏等;急救区:用以接受重伤病员(红色卡、黄色卡),在此做进一步抢救工作,如对休克、呼吸及心搏骤停者进行生命复苏;后送区:接受能自己行走或较轻的伤病员;(蓝色卡)太平区:停放死亡者。(黑色卡)外伤急救处理止血目的意义:在现场,一旦发生出血损伤,如能进行迅速而正确的急救止血处理,不仅救护生命、减轻痛苦及预防并发症,而且可以为下一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