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发布:2025-02-08约1.6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六中高一

地理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共12页,46小题,满分100分,其中含2分卷面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太阳系中,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在水星的表面遍布陨石坑,其中科洛瑞斯盆地,是一个

直径约1700千米的巨大陨石坑,而地球陨石坑却很少。下图为科洛瑞斯盆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星陨石坑远多于地球的主要原因是水星()

①受到的太阳引力最大②火山喷发异常剧烈

③大气层十分稀薄④风力、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不存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撞击水星的小天体属于最低等级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答案】1.D2.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材料可知陨石坑是由太阳系中的小天体撞击星球的结果,与太阳对水星的引力和火山喷发无关,

①②错误;与地球相比,水星大气十分稀薄,小天体的撞击力很大,形成的陨石坑多,③正确;因水星缺

少风和雨,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存在,陨石坑大多没有被破坏或消失,④正确。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2题详解】

地月系是地球和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与撞击水星的小天体来源无直接关系,A错误;由于水星位于太阳

系,而太阳系外银河系内和河外星系中的天体距离水星太远,撞击水星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撞击水星的小

天体主要来自太阳系,B正确,CD错误,故选B。

第1页/共22页

【点睛】在太阳系中,小行星等小天体会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进行运动,有时它们的轨道会与行星的轨道

相交,从而发生撞击事件。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表格为“我国某地连续三日天气状况”。读图和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天气现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

5月4

27℃/14℃日

5月5

21℃/11℃日

5月6

29℃/12℃日

3.图中⑤借助的大气组成成分主要是()

①二氧化碳②氮气③氧气④水汽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

【答案】3.A4.B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⑤表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可以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太阳短

波辐射吸收较少,①④正确;氮气参与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氧气是生物呼吸的气体,②③错误。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

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

第2页/共22页

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天气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正确;5月6日是晴朗天气,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夜晚③减弱,

C错误;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部分能够穿透大气层直接照射到地面,

使地面吸收后升温,这一过程称为“太阳暖大地”。接着,地面升温后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传递给近地

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再以对流、传导的方式逐层向上传播热量,使大气增温,这一过程称为“大地暖大气”。

最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会向外辐射能量,其中大部分会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部

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了保温作用,这一过程即“大气还大地”。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水循环环节()

A.①为降水B.②为地下径流

C.③为水汽输送D.④为下渗

6.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B.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②的水量

C.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③环节的水量D.跨流域调水对环节④的影响最大

【答案】5.A6.B

【解析】

【5题详解】

由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可知,箭头①由水汽到地表,表示的是降水环节,A正确;箭头②由

地表指向地下水,表示的是下渗环节,B错误;箭头③由河川、地表径流等指向水汽,表示的是蒸发环节,

第3页/共22页

C错误;箭头④是将都市的废水排向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