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信息模型设计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T/COSOCCXXXX—XXXX
1
水利水电信息模型设计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信息模型设计阶段的术语和定义、数据分类、模型设计、阶段划分及要求、协同工作。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或除险加固的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创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51269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GB50201防洪标准
T/CWHIDA0005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
T/CWHIDA0007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waterandhydropowerprojectsinformationmodeling(WPIM)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期内,对工程及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可视化承载与数字化表达,简称模型。
3.2
子模型submodel
信息模型中可独立支持特定任务或应用功能的模型子集。
3.3
模型构件component
构成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
3.4
模型精细度levelofdetail
模型元素的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如材质、性能参数等)和信息深度的详细程度和精确度。3.5
符号模型symbolicmodel
符号模型是在项目早期使用的一种简化表示方式,以二维符号形式传达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信息。
3.6
占位模型occupyingmodel
占位模型指的是用来占据未来将要放置更详细模型的空间的临时模型,占位模型可以确保在详细设计之前,整体布局和系统集成能够被正确地考虑和规划。
3.7
测量模型measurementmodel
基于精确的现场数据创建的三维模型。
3.8
信息模型informationmodel
T/COSOCCXXXX—XXXX
2
基于测量模型,且包括了物体的几何信息和大量的非几何信息的模型。
3.9
竣工验证后的信息模型theinformationmodelaftercompletionverification
在建设项目完成之后,经过现场验证并与实际建成情况相匹配的信息模型版本。
3.10
几何表达精度levelofgeometricdetail
水电工程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标。
3.11
信息深度levelofinformationdetail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3.12
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design
通过信息模型实现多专业团队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和相互操作的工作过程。
3.13
模型审核modelreview
对信息模型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是否符合规范等进行检查的过程。
3.14
管线模型pipelinemodel
以三维数字化形式表示管线及其相关设施的模型。
3.15
地上建(构)筑物模型above-groundstructuremodel
对地上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数字化、三维化处理后的模型。
3.16
地质模型geologicalmodel
以数字化形式表达地下地质特征的模型。
3.17
最小模型单元minimalmodelunit
根据水电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而分解和交付的最小拆分等级的模型单元。
4总则
4,1一般规定
4.1.1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应覆盖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
4.1.2信息模型宜由建设单位主导,设计单位创建、咨询,施工单位辅助创建和更新,使信息模型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
4.1.3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宜与GIS技术、倾斜摄影建模技术、物联网、AR、VR等新技术集成或联合应用。
4.1.4模型在创建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协同平台,实现各阶段、各参与方、各专业的信息有效传递及管控。
4.1.5模型信息应根据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建立安全协议、存储备份、调用规则、接口标准化、权限控制等模型管理机制,保障信息模型存储和传递安全。
4.2建模原则
4.2.1宜按功能、工程类别、专业、部位等方式进行工程划分和范围选取,并根据需求链接各方模型,形成子模型或总装模型。
4.2.2信息模型应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4.2.3信息模型应采用统一的度量制和单位。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