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快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X县是革命老区、生态大县。经过“十一五”以来的不断创建和污染防治,X县的生态环境持续优良,各项指标明显提升,被省政府授予“环保目标管理先进县”、“污染减排工作先进集体”。为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开创“十二五”环保工作新局面,2011年,X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生态为特色,以旅游为支柱,以文化为底蕴,以工业为重点,强势推进节能减排、大气和水环境保护、工业污染防治、生态示范创建等四大块工作,各项目标顺利实现,林木覆盖率达49.3%,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誉称号。
一、主要做法
(一)超额完成污染减排工作。2011年,市下达我县的减排任务是,在2010年的基础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1.5%,具体减排量分别为X吨、X吨、X吨和X吨。全年实际完成化学需氧量削减X吨,削减率2.2%;削减氨氮X吨,削减率2.5%;削减二氧化硫X吨,削减率9.1%;削减氮氧化物X吨,削减率11.9%。四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减排目标。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指标,一是加强治污减排设施建设,实现工程减排。一方面完成了污水处理厂管网扩建工程,进一步提高了进水量和COD处理率;另一方面积极建成了XX景区污水处理设施,促进了减排。二是加大了农业源减排力度,在“农技开发”等3个大型养殖场,分别建成沼气深化处理设施,完成了减排目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两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工业结构减排来完成的。关停了“XX球团厂”等5家落后企业,关闭并拆除了“XX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立窑生产线,淘汰了部分制灰企业的“土立窑”落后生产工艺,实现了节能降耗、治污减排。
(二)持续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全年拆除城区燃煤锅炉15台,全部取缔了未经环保审批的违法燃煤锅炉和不达标燃煤锅炉。城区饮用水达到标准。省控重点流域过境断面达到要求。重点水库水面养殖活动基本清完,水质明显好转。对国控、市控等重点企业实行在线监控,对全县所有排污企业进行深度检查,发现问题严厉查处,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省、市挂牌督办案件,没有发生污染事故。
(三)加强传统工业污染防治。制灰行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但“土立窑”的生产工艺已被列入国家产业政策淘汰名录,且无法改造治理,是我县重点整治行业。一年来,我县采取“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的办法,分期分批取缔拆除“土立窑”,推广建设新型“机立窑”,规范行业发展,提效增产,节能减排。一是严格控制,科学规划。在全县规划了“两个区域”。一是以XX及周边区域为主的“禁采和禁止制灰区”,全部取缔了区域内的制灰企业30家。二是以XX村及周边4公里区域为主的“制灰集中工业区”。要求所有新建或改造升级的制灰企业向该区域集中。二是大力推广新工艺。通过组织重点制灰企业主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并特邀专家前来指导,动员“XX矿产品有限公司”等3家规模企业引进新窑,建立试点。经过一年多建设,已建成新窑6座,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已有2座正式运行,节能近30%,基本消除了粉尘污染。三是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制灰行为。对其他“土立窑”列出取缔拆除计划,对存在隐患、擅自复工、明停暗开、不服从政府要求的企业,一律列入“黑名单”,坚决打击违法行为,巩固治理效果。到目前为止,关停“土立窑”168座。
(四)真抓实干,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持续改善生态质量。城区饮用水达标率100%。XX河化学需氧量达到省控标准。重点景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8000多个,超出国际标准5倍多,被誉为“天然氧吧”。二是加强环保创建。完成了XX镇“优美小城镇建设”规划。新创建“XX村”3个“省级生态村”。三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农村饮用水保护设施建设,解决了29个村3.3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荣获了“河北省农田水利建设海河杯一等奖”。总投资800多万元的全市第一个乡村级“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项目在XX景区建成。四是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洗脸工程”,对城区及结合部、国省干道、旅游景区周边的生活垃圾、废渣废料进行清理,河边、沟边、路边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城乡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二、保障措施
(一)严格把关,不断加强项目监管和服务。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本着“上大压小、减二增一”原则,推动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49个,否决重污染项目6个,验收项目18个,全部落实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二是积极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投资环境。对省市重点支持的项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跑办协调各部门,保障顺利开工。积极促进了XX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新扩建项目7个,促进投资10亿元。
(二)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环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