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师说》教学教案.docx

发布:2024-08-08约1.6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课教案

第1课时教案序号43

授课章(单元)及内容

师说

课时

安排

3

备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使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思政元素

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资源

教本、教参、多媒体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方

法、手段、

技术应用

导入

远古,教师有着较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可以一见;然而在一段历史时期,尊师重教的风气一直不是很浓。实际上,在唐朝这种风气已然出现,尤其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当时的情况正如韩愈的盟友柳宗元所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这篇战斗檄文——《师说》。

讲述

了解

介绍

讲述法

新授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方

法、手段、

技术应用

新授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三、韩愈其人: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四、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及停顿。(板书)

1、朗诵点拨。

(1)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注意课文第二段的语气重音变化,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

五、文本精读

(一)研读课文第一段。

1、方法:(1)师生共读课文。

(2)注意理解下列问题。

①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②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2、讨论:

(1)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说,现在的老师的作用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能不能解释一下?

明确:现在的老师还是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道”的含义、“业”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韩愈所说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

(2)现在的“道”指的是什么?

明确:所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既然当代教师仍旧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那么老师的作用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啊!

(3)何谓师?

(自由讨论)

总结

作者韩愈敢于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冲破世俗观念,批判耻学于师,倡导尊师重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感受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加深理解内容;

2.书面:完成书后【提示与练习】。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