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班《好朋友》主题活动计划范文_0.doc

发布:2017-01-12约3.2万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班《好朋友》主题活动计划范文 大班《好朋友》主题活动计划 活动的设计意图: 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积累,交往范围的扩大,孩子们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自己小范围的交往的圈子,他们经常围在一起说说悄悄话,分享自己心中的的小秘密,或是把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相互交换,互相约定周末到肯得基进行生日小聚会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的社会性及社会交往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发展,我们教师便很好的抓住了这一契机开展了好朋友的主题活动。 活动总目标: 1、幼儿了解好朋友的特征、爱好等情况,理解好朋友的含义,知道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2、幼儿能用语言、绘画、制作等形式表现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和相关的事情,加深对好朋友的理解。 3、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朋友间的友好感情,体验与朋友合作交往的的快乐。 主题网附后 主要活动: 一、《我的好朋友画像》 二、小组活动:打扮好朋友 三、故事:快乐的小公主 四、综合活动:好朋友 五、讲述:好朋友的故事、 六、制作立体人物:我的好朋友 七、搭建活动:《好朋友乐园》 八、好朋友郊游计划 九、好朋友家园调查表 十、互赠名片 十一、电话本里朋友多 十二、好朋友过生日 十三、讲述:好朋友的故事 十四、制作展板 有准备的环境: 1、墙面环境:拍摄幼儿日常生活动中的友好行为,布置小墙饰”朋友树。” 2、利用粉红色纱帐创设”心情小屋”,让幼儿和朋友拥有一个私密的空间。 3、美工区添设各种瓶子如玻璃瓶、塑料瓶等;毛线、彩纸、硬纸壳、各色及时贴;各种动态的人物图画资料、四肢能动的小人玩具等。 4、折剪区投放手拉手连续小人的范例及报纸、电光纸等不同颜色的折纸材料。 5、计算区增添”小蜻蜓找朋友”的学具,复习7以内的加减。 6、语言区增添立体背景图和各种形象的手偶,请幼儿讲述、创编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7、搭建区增添设计图纸用的画纸、彩笔等。 活动一:《我的好朋友画像》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抓住好朋友的明显特征进行表征。 2、加深幼儿对好朋友含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与实录: 一 、活动过程 1、谈话: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2、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的外貌特征。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长的得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从发型、眼睛、脸型等进行观察,然后描述好朋友的样子。 3、请好朋友坐在一起进行绘画活动。 注意观察好朋友的样子,只画出好朋友的头像,涂色要均匀,头像要画在的纸的中间。 4、展示幼儿作品并进行交流。 二 、观察记录: 在这次绘画活动中,我们让孩子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互相观察,并把好朋友的外貌特征主要限定在脸部特征,这时我们发现幼儿的观察越来越仔细,而且画的也非常成功。脸型不再是以前那种统一的圆脸蛋,而成了现在绘画作品中的长长脸、方方脸、椭圆脸;头发也不再是以前绘画作品中男孩的小平头,女孩的两条小麻花辫。而是真实画出了好朋友的前面几撮毛、麻花辫、密密的头发等等,更有甚者,杨煜把好朋友朱要脸上的小痣子也清晰地给他画在脸上标准的位置上,而且还是5颗,眼睛是长长的小小的,非常的形象。孩子们边说边观察边绘画,气氛相当的热烈。 反思: 从这次表征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只有了真实的观察才有了孩子们笔下的真实形象的好朋友画像。观察与绘画的有机结合使孩子的作品有过去那种统一的随意的绘画模式而成为了现在作品中真实的、具体的、真正的表征作品。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观察的引导也非常的重要,引导幼儿抓住人物面部的主要的与他人不同的特征进行表征。所以在真实的、具体的观察下才有孩子们笔下的成功作品。 活动二:小组活动:打扮好朋友 活动目标:1、幼儿合作制作好朋友的画像,并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装扮。 2、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画纸,即时贴、毛线、彩纸等 活动过程:幼儿分组,请自己的好朋友躺在大纸上,沿身体轮廓描画下来,然后,将描好的轮廓剪下来,用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装饰,打扮自己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这个活动是由幼儿引发的,在表演区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自己、或为同伴进行装扮,但这种装扮还是有局限性,仅限于头饰、服装,而且,较为简单,满足不了孩子们设计和装饰的需要,而这种描画好朋友的方法是幼儿从未接触过的,描画下来的人物和小朋友一样大小,让孩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