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堤防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堤防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
2.3 开采筑堤建材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堤防工程大多是采用当地材料筑堤,其取土原则是:就近开采,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在堤基安全保护区范围之外取土。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情况并非如此。一种情况是承包单位并未在勘测设计单位推荐的料场取料,另一种情况是汛期抢险时只能就近取土以解急用,这就可能因主动或被动地开采筑堤料引起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1)取土点在堤基附近,不在堤基安全保护区以外。由于取土,人为地破坏了天然的防渗铺盖,缩短了渗径,改变了可以安全抵御洪水的天然水文地质环境,增加了堤防出险的可能性。
(2)取土点虽然在堤基安全保护区以外,但由于堤防附近并没有料场,不得不将农田作为料场,开采时未留下保护层,其结果是虽然保住了堤防,但也会造成大片农田被破坏,而且不易复耕,可能产生土地砂化,使本来就有限的土地人为地减少。
(3)堤防所需的块石料大多是开山采取,采石过程中除了施工影响外,还由于人们在开采时并没有实施多少保护措施,山上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开采的石料和弃土被任意堆放,尤其是堆放在沟谷中的弃渣在暴雨期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可能形成泥石流,造成新的地质灾害。
(4)筑堤所需的砂砾石,基本上是从河漫滩中开采的,如果不按设计要求进行开采,可能形成河道起伏不平,糙率增大,影响河水流态,从而改变河势,造成河道变迁,引起新的问题。
以上情况均为开采天然建材时,没有环境保护意识而造成的,虽然人们已经注意到此类问题,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会长期存在,应该继续予以关注。
2.4 堤防工程可能引起的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汛期堤内低洼渊塘常常发生险情,且早期不易被及时发现,当发生冒泡喷水时也不易准确判断其渗漏性质,只好按最坏险情进行抢险,增大了抢险工作量和抢险难度。为了减轻汛期抢险压力,堤内渊塘一般按规范要求应进行填平处理,以确保堤脚一定范围内不产生险情隐患。然而,所有渊塘填平之后,也堵塞了地下水的排泻出口,会给堤内带来什么样的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待研究,并需要时间和实践去检验。
3 关于避免堤防工程引起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则
为了保护堤防,也为了使自然环境不被人为的破坏,在加固或新建堤防时,首先要有环境意识,这是方案拟定和正确决策的基础。各类堤防工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几个原则:
(1)对需加固的堤防应尽量利用天然铺盖或加长加厚铺盖,堤后设置减压井和排水沟等措施来处理渗透破坏问题;对于险工险段或砂性土堤基段,可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适当考虑垂直防渗措施,但决不可以在大范围内对全堤线进行大规模垂直防渗,即使局部堤段采取了垂直防渗,也应认真研究由此而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对于堤防附近无料可取而必需占用耕地的,应在取土时对取土深度科学地确定,留有一定厚度的可植层以备复耕。
(3)河道内取料应尽量在主河槽内,且开挖深度高差不宜过大,在河道弯曲和狭窄段不宜开采。
(4)开挖块石料应尽量少破坏表层植被,开采弃渣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场地。
4 结语
堤防工程的建设,不同程度地改变和破坏了自然环境,某些后果可能比堤毁更为严重,而且不易恢复。有些问题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故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就防止堤基渗透破坏的工程措施而言,垂直防渗的目的较为明确,是人们普遍看好且容易接受的方案之一,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从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工程渗流试验结果来看,悬挂式垂直防渗降低水力坡降仅为1%~10%,且造价高。而垂直防渗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将是长期深远的,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本文所论述的地质环境破坏情况仅为昭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堤防的安全事关重大,不容轻视。我们所希望的是在加固或修筑堤防时,应该有环境保护意识。众所周知,由于江河流域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砂量增加,导致中下游河道淤积,一些河流正在朝着悬河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长江、黄河这两条母亲河,流域性的大洪水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协日益严重,相同来水量下的江河水位越来越高,仅靠被动地加高加固堤防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人类与洪水战斗的宏伟目标应该赋以新的内涵,提出代表人类智慧的新思路。现在和今后长期要做的工作是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以维护整个大环境系统为目标,以保护区域环境为目的,研究出台相应的方针政策。就目前而言,国务院出台的“整治河道、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十六字方针就是最好的根治洪患的策略和大政方针。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问题的探讨
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130多个国家,也即几乎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总数的3/4,经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