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报告:.doc

发布:2016-03-24约1.27万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 动 化 生 产 线 技 术 报 告 系别:汽车工程系 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 班级:512343 学号:123444 姓名:唐建 自动化生产线的介绍: 1.1、自动化生产线是在流水线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要求线体上各种机械加工装置能自动地完成预定的各道工序及工艺过程,使产品成为合格的制品,而且要 求在装卸工件、定位加紧、工件在工序间的输送、工件的分拣甚至包装都能自动地进行。使其按照规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工作。我们称这种自动工作的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为自动生产线(简称自动线)。 1.2、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 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机械本体:机械传动,检测传感部分:设备运行状态、信号 变换,控制系统:PLC技术,执行部件:气动传动及液压传动技术,驱动部件:步进电机以伺服电机。核心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机械技术、人机界面、气动技术、电机驱动技术、PLC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下面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自动化生产先上的五个部分及这些核心技术的结构作用等特点。 1.2.1 机电一体化技术: 1.2.1.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并向传统机械工业领域迅速渗透,机械、电子技术高度结合的现代工业为基础,将机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的技术。 在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时,要根据系统的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的目标,合理配置布局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传感检测系统、信息的传输与接收系统、执行机构等,并使它们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协调有序地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预期的功能。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的意义上的实现特定功能的系统工程。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特征有: 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功能交互,以及机械系统的微型计算机机控制的形式出现。 在一个具体的物理单元中,在不同的子系统空间上的集成。 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功能的智能化,越来越先进的控制功能取代了许多操作人员的推理和判断。 柔性化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灵活地满足各种要求,适应各种环境。 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的系统,易于增加或改变功能,而无须增加硬件成本。 控制功能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来实现,因此,对用户来说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内部运行机制是隐蔽的。 (7)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设计思想与制造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是并行发展的。 图(1)就是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的一个整体布局。 1.2.2 机械本体 含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结构装置——人的身体,骨骼(数控的工作台,丝杆等) 。 功能是使构造系统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在一定的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 机械本体需在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适应产品高效、多功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等要求,精度要求更高,结构更简单,功能更强大,性能更优越,同时还要有更好的可靠性、维护性和更新颖的结构。 零部件要求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新型复合材料使系统减轻重量,缩小体积,又不降低机械的静、动刚度,采用高精度导轨、精密滚珠丝杠、高精度主轴轴承和高精度齿轮等,以提高关键零部件的精度和可靠性;提高其互换性和维护性等。 在这里主要介绍下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丝杆传动、以及间隙运动。 带传动 带传动是通过中间绕性件传递运动和动力对的,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下,与应用广泛的齿轮传动相比,它们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带传动的主要优点 1)带富有弹性,能够缓冲、吸振,传动平稳,噪声低,无油污污染。 2)过载时产生打滑,可防止其他零部件的损伤,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和维修,成本低廉。 4)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并可以通过增减带长适应不同的中心距要求。 带传动的缺点 1)带传动外廓尺寸较大,传动效率低,带的寿命短,传动中对轴的作用力较大。 2)当带传动依靠摩擦传动时,带与带轮之间存在弹性滑动,不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 3)带传动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场合。 图(2)为皮带的一个分类: 而在实训楼的仿真生产线上用的皮带为,同步齿形带。如图(3) 所示,就是同步齿形带。同步齿 形带的截面为矩形,带的内环表面成齿形。与摩擦式带传动的结构不同的是,同步齿形带的强力层大多为钢丝绳,因此在承受载荷之后变形较小。在同步齿形带轮缘上也制成与带的内环表面相对应的渐开线齿形,并由渐开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