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届高三化学第三轮高考预测考试试题.ppt

发布:2018-06-01约7.16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序号 实验目的 方法及操作 ①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②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③ 证明蛋白质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作用下发生变性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中 ④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向溶液中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 ⑤ 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 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的大小 共 5 5 张 * 5.下列方法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⑤ A 试题分析:①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可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看反应的剧烈程度,正确;②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错误;③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中能证明蛋白质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作用下发生变性,正确;④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的实验操作为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向溶液中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正确;⑤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热无关,错误,选A。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 实验事实 结论 ① S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SO2是电解质 ②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酸性:H2CO3>H2SiO3 ③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酸性:HCO3->Al(OH)3 ④ 常温下白磷自燃而氮气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 N>P ⑤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一定有NH4+ * 6.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全部 A * 高15级高三化学备课组:王续斌 2018年5月14日 哲语共勉 * 乾坤未定,都是黑马; 逐春秋,勤苦为舟; 莫回头,壮志将酬。 * 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专家解读 电化学知识是高考必备考点,其中原电池、电解池的综合运用是考查重点。如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分析电化学中的相关反应总方程式;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存在形式分析电极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的书写形式;从闭合回路的形成角度分析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子流动方向和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理解原电池原理的实际应用等。 近几年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中均涉及电化学知识,并且试题的背景较为新颖,对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本专题知识在高考题型中选择、填空都有,考查知识点集中。预测在2018年的高考命题中该部分仍是命题的热点,在题型上仍以传统题型为主,其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产物的判断及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移动方向,溶液pH的变化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原电池、电解池装置的绘图,金属的腐蚀和绿色能源的开发。 共 5 5 张 * 1.“三池”的判断技巧: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判定规律: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定,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其他情况为电解池。 2.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若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原状态,应遵循“缺什么加什么,缺多少加多少”的原则。一般加入阴极产物与阳极产物的化合物。 * 3.三个相等: ①同一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 ②同一电解池的阴极、阳极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③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 共 5 5 张 * 4.四个对应: ①正极和负极对应。 ②阳极和阴极对应。 ③失电子和得电子对应。 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对应。 * 5.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负阳氧 共 5 5 张 * 1.(2018·安庆二模)锌溴液流电池用溴化锌溶液作电解液 ,并在电池间不断循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左侧流向右侧 B.放电时每转移2 mol电子负极增重130 g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r2+2e? =2Br? D.若将电解液改为氯化锌溶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