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基础知识(解析版)-【寒假自学课】2024年八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pdf
专题01基础知识
近年来对基础知识板块的命题,全国各地呈多元化的趋势。主要有三种形式:
1.按照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辨识等由难到易的顺序,一般采用选择题的题型设计基
础知识试题。
2.选择一则简短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和具体的考试要求,将字音字形、病句修改、衔接
仿写等考点综合在一个语段中,设置2-4道基础知识题,以主观题为主,且直接命名为“基
础知识综合”。
以上两种大都是安排在试卷的开头部分。
3.选择一则多段落的材料,或者多则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和具体的考试要求,从字音字形、
病句修改、衔接仿写等方面设置3-5道基础知识题,多设置为选择题形式,降低难度。这种
形式的基础知识综合题一般安排在阅读题后、作文题前。
近几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逐步摒弃死记硬背的单纯知识性的考查,更加注重综合性
考查,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点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对字音的考查,目前选择题仍是主流题型,考查对象主要是课文中的“读读写写”中的字
词和课文下面注释了的词语。部分地方开始将字音的考查放在具体的语境之中,即放在具体的
句子之中来考查,这些句子多是课文中的句子或报刊中常见的一些句子。有的甚至放在一段文
字之中来考查。
字音题一般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中的基础。难点就在于多音多义字的读音的确定。我们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
1.根据语境辨字音。一些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可以根据语境来判断读音。
例如,“和”字在表示和平、和睦等意思时读“hé”,如“和平”;在表示答应、附和等意思时读
“hè”,如“附和”。
2.根据词义辨字音。一些多音字的读音会因为词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强”理解为
“勉强”之意时都读“qiǎng”。所以,像“强迫”“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
“强”都读“qiǎng”。
3.根据色彩辨字音。一些多音字的读音会因为语体色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血”
字在书面语中读“xuè”,如“血液”;在口语中读“xiě”,如“流了一地的血”。
总之,对常见的多音字,要了解语境中的字义,据义注音。只有平时做好积累、整理工作,
实践中才能灵活运用。
(二)字形
字形题主要针对形近致误、音同致误、形音相近致误字词进行考查。考查材料包括词语、
成语、惯用语、俗语等,多考查课后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和课文下面注释的词语或书中的
句子。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结合字音、字义和语境等。识记易错字,克
服和纠正错别字,主要有以下方法:
1.音辨法。有些汉字的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对于这样的汉字,我们可以运用以音辨形
法加以辨别。如“渎”和“赎”,读音完全不同,在具体的词语中,其字义字形当然也就不同。
2.形辨法。汉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或音近的形声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
在形旁。所以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可避免用错字。如“燥”和“躁”,前者从“火”,有“干”的
意思,常组成“干燥”“燥热”等词;而“躁”字从“足”,有“急”的意思,常组成“急躁”“烦躁”
等词。
3.义辨法。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字,就应从三者入手,以义为纲,
据义定形。如:“不径而走”,成语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
而“径”指小路,所以应为“胫(小腿)。”
4.语境辨识法。借助语境来判断字形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
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者。例如:“暴发”与“爆发”都有“突然发作”
的意思。“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如暴发户),或指山洪暴发等。“爆发”指力量、情绪、事
变突然发生,如爆发起义、爆发力、爆发阵阵掌声等。
5.来源辨识法。有些词中的字是由当初该词形成时的特定的意义所决定的。对于不了解词
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世外桃源”与陶渊明有关,他曾
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
考点二词语(成语)的运用
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择词语、
成语的能力以及运用词语、成语写话的能力三个方面。
词语的考查一般以选词填空的形式出现,备选的词语一般是近义词或者感情色彩不同的词
语。成语考查一般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考成语一般都是初中阶段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