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_国家_之形塑》.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 · 专题研究 国际博览会 “ ” 与晚清中国 国家 之形塑 洪 振 强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 , “ ” 摘 要 在国际博览会上 近代西方国家对晚清中国 国家 塑造以外力压 。 “ ” , 迫方式产生了影响 晚清时人既在博览会言论中谈及大量 国 之词汇 又与在 。 “ ” 会场上羞辱中国的诸多行径进行坚决抗争 这些言行中所蕴含的 国家 观念是 , , 对近代西方国家的一种条件反射式移植 富有较浓情感色彩 与中国由清政府主 导而展示出来的王朝、文化和农业三位一体的传统国家形象之间有着较大落差, , 。 , 虽缺乏近代国家之真义 但具有建设一个富强的近代国家的价值追求 因此 “ ” , “ ” , , 、 国 之塑造进程愈快 社会上 国 之观念就愈强 谋求推翻清政府 建立 建 “ ” 。 设新 国家 的步伐亦加快 : “ ” 关键词 国际博览会 晚清中国 外塑 型国家 , , 。 肇始于西方之近代国际博览会 特别是世界博览会 几乎是西方近代国家的竞技场 近代 、 、 , 、 、
西方通过展示强有力的政府 发达的工业经济 雄厚的军事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来确立 巩固 。 “ ” “ ” ,
提高自己国家在世界的地位 博览会成了 国家 与 国家 之间展开竞争的平台 呈现的是
一个个 “ ” , “ ” , “ ” “ 国家 形象 众多 国家 形象汇聚一起 就形成一个以 国家 形象为单位的 场 ”。 “ ” , , “
域 在这个 场域 中 像晚清中国这样的传统国家必然会受到影响 自觉不自觉地向 国 ” 。
家 移化 , , 从 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到 年清朝灭亡前夕 中国民间或官方 通过正式 1851 1911 , ,
或非正式渠道 参加了大大小小 余个国际博览会 并于 年举办了略带国际性质的南洋劝 80 1910 。 , , , ,
业会 在这些国际博览会上 晚清中国如其他国家一样 呈现出一种整体的国家形象 同时 , “ ” 。 ,
晚清时人发表大量与博览会有关的言论 折射出晚清 国 之观念的蛛丝马迹 此外 中国人 , ,
的参展活动 特别是在会场与有损中国形象和权益的行为进行的斗争 更会对晚清中国近代 “ ——— ” 本文受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 中国与世界博览会 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启示 ( ) ( ) 。 06JJD770013 和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 本文初稿曾提交华 ( , ), 、 、 、 、 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学术报告会 第 期 年 月 朱英 严昌洪 罗福惠 彭南生 8 2009 6 、 、 、 、 、 、 , 刘伟 郑成林 刘家峰 魏文享 何卓恩 田彤 许小青等教授及其他同仁提出许多宝贵建议 另提 “ ” ( , ), 交第 届世界经济史学大会 中国与世博会 分会 年 月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 承蒙岸本美 15 2009 8 、 、 、 , , ! 绪 李培德 马敏 付海晏等教授惠教 两位匿名评审人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一并致谢 ·4 · “ ” 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 国家 之形塑
“ ” 。 , 国家 的形塑起推动作用 就笔者所知 目前学界有关中国博览会史和近代国家之形成的研究 ① , “ ” 。
尚未把二者结合 深入探讨晚清博览会事业所反映的 国家形成 问题 本文主要利用中文文 , “ ”, “ ” ,
献 立足晚清中国 自身 分析晚清参加国际博览会过程中中国 国家 的形塑问题 以期对
近代中国国家形成问题之研究有所推进。 、 “ ” 一 晚清中国在国际博览会上的 影像 , , 博览会作为展示平台 有如投影场 参展诸国通过展品和展场布置在博览会上投下自己的
“ ”。 。 影像 博览会场上国家形象的直观展示主要通过展品和会场布置来实现 展品是博览会之灵 , 。 、 ,
魂 参展国往往会选送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参展 展品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商品 物产以外 还包 、 、 , , , 、
括能体现人情风俗 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物品 模型和图表 甚至人种 因此 展品能从文化 、 、 。 , 。
经济 政治 民族等诸多方面综合反映一国之总体形象 同时 实物展品是一种客观现实 因 , , ,
此 会场布置场景既是参展国形象作为一种客观现实的展现 也是参展国形象的艺术化表达 、 。
能体现参展者 布展者对自己国家形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