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暑假班讲义(教师版) 13讲.doc

发布:2016-07-24约6.44万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PAGE 59 目录 第01讲:物质的变化与性质…………………………………………………………………02 第02讲:走进化学实验室……………………………………………………………………06 第03讲:我们周围的空气……………………………………………………………………14 第04讲:我们呼吸的氧气(1) ……………………………………………………………19 第05讲:我们呼吸的氧气(2) ……………………………………………………………24 第06讲:分子和原子…………………………………………………………………………29 第07讲:原子的结构…………………………………………………………………………34 第08讲:元素…………………………………………………………………………………38 第9讲:离子…………………………………………………………………………………42 第10讲:水的净化……………………………………………………………………………46 第11讲:水的组成……………………………………………………………………………50 第12讲:化学式………………………………………………………………………………53 第13讲:化合价………………………………………………………………………………56 第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知识清单】 1:化学(重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水,化学要研究水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它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它有哪些性质。我们已知水是液体,加热会变成气体,水从液体到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有什么用途,以及有什么变化规律等都是化学研究的内容。在人类生存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界中已有的物质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必须研究和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警示: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2)化学是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化学所研究的。 2:化学发展的历史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化学的表象阶段:火—孔雀石—铜—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 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内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现在,化学家们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大量新物质的研制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警示: (1)物质并不是全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有些是由离子构成的。 (2)原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重新组合,并不破裂。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重点) 物质发生变化时,往往有两种情况,如冰变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沸腾变为水蒸气,在这个变化中水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状态变了,是物理变化。再如,生活中的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煤气)燃烧时放出热量,气体燃烧时,生成了不能再燃烧的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由此可见变化有两种:一是物理变化,二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本身不改变,只是状态、形状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本身发生变化,同时会有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产生。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者的关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警示: 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依据。有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难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利用物质的颜色来区别物质:如铁和铜,铁是银白色,铜是红色。还可以利用物质的味道来区别,如白糖和食盐,白糖有甜味,食盐有咸味。也可以利用物质的气味,如酒精和水,酒精有香味,水无气味。如颜色、气味、味道……可以利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获得,故而这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可利用感官感知,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可表现出来。 生产中还见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如酒精能否燃烧,铁是否生锈等这些问题,单凭感官是观察不出的,只有其发生变化才能知道。点燃酒精才能知道它是否燃烧,将铁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才能确定铁是否生锈。点燃酒精,酒精燃烧,由些得出酒精能燃烧,观察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铁,铁生锈,得出铁能生锈,这就是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警示: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小试身手】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____________ 、 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