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规划课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夷陵区潘家河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规划
1 项目背景
1.1 项目的由来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同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在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双休日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问。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今后五年,宜昌将全面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由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迈进,夷陵区迎来了建设经济强区的战略机遇期、打造魅力主城的黄金发展期。夷陵区将更加注重培育产业体系,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福利,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更加注重优化人文环境。未来五年,夷陵区将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区、打造魅力主城”两大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化同步”,加快推进“沿江新型工业强区、湖北现代农业新区、三峡文化旅游名区、宜昌生态宜居城区”四区建设,实现“综合实力由省市前列向中部前列、产业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规模效益、人居环境由基本舒适向生态宜居、社会建设由安定有序向文明和谐、人民生活由初步富裕向幸福安康”的“五大跨越”,着力打造实力夷陵、效率夷陵、生态夷陵、幸福夷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财政总收入5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300亿元的目标。
夷陵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问。因此,夷陵区水土保持站抢抓机遇,决定在小溪塔街办丁家坝居委会潘家河兴建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观赏园林、特色水果种植,畜禽养殖,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
1.2 项目建设的意义
(1)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同归自然的旅游主题。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2)高效益的观光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与资源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
(3)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而观光农业旅游却由于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倾斜优惠。城市周边农村地带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可能成为下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
1.3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1)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
(2)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