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归纳.pdf

发布:2020-02-22约7.6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 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 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互补品的需 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 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 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 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 (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 :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 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 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 轨迹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 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 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 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 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 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 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 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 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 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 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 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 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 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 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 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 对现实的 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 明。 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