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规范.docx
3
DB11/T—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Boone,1931)养殖生产中的养殖环境与设施、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虾苗培育、养成与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及相邻地区的淡水水体以及盐度不高于5‰的半咸水水体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073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养殖环境与设施
3.1养殖环境
3.1.1地势平坦、开阔,通水、通电、交通方便,环境无污染、水源丰富、洁净,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361的要求;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淡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1.2土质为沙质或沙泥质。
3.1.3进、排水的区域分隔较远。
3.1.4水体pH7.5~8.5,溶解氧5mg/L以上。3.1.5养殖面积不超过该区域的生态承受能力。3.2养殖池
3.2.1养殖池形状
养殖池长方形或方形,以长方形为宜。长方形养殖池长宽比例小于或等于3:2。3.2.2养殖池面积
4
DB11/T—
养虾池面积以1000m2~10000m2为宜。3.2.3养殖池深
池深为2.0m~2.5m。3.2.4池堤
池堤坚固,坡比以1:1.5~2.0为宜。3.2.5池底
底质为沙质、沙泥质或水泥质,池底平整不漏水,向排水口倾斜,便于干池、晒塘和捕捞。3.3养殖的配套建设
3.3.1进水、排水系统
进水、排水渠道应独立设置,进水渠要高于排水渠,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养殖池的两端设进、排水设施。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
3.3.2蓄水池
3~5个养虾池应配备一个蓄水池,其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五分之一以上,同时具备提水设备。蓄水池有排水闸,便于排干池水、清除淤泥、污物和消毒。
3.3.3增氧机设置
养虾池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用增氧机,水泥池可用充气泵,虾池面积每2000m2设置一台3KW增氧机。
3.3.4废水处理池
应设置养殖废水处理池。养成池排出水应经过净化处理后,方可循环使用或排放。水产养殖排水要符合SC/T9101规定。
4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4.1清淤整池
放养前,将养成池、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
4.2消毒除害
清淤整池之后,对池体进行消毒除害,可用生石灰。将池水排至0.1m~0.2m,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0.1Kg/m2左右,消毒至少1天。
4.3培水施肥
清塘消毒后,虾苗放养前7d~10d,用60目以上的袖状筛网过滤进水至水深0.6m~0.8m,向水中施发酵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体。
5
DB11/T—
5虾苗培育
5.1苗种选择
优选经过淡化,盐度1.0‰以下,体长1.5cm以上的苗种。大小均匀,体色透明,能快速游动,经检疫合格的虾苗。
5.2虾苗培育池
放苗前,为提高苗种成活率,增强其对水体的适应性,可在虾苗培育池中进行虾苗试水和培育。虾苗培育池可在养成池一角围一小池,面积为500m2~1000m2,池深1.5m左右,配有增氧设备。可采用塑料温棚保温或增设供热设备加温,使水温维持在22℃以上。
5.3试水
放苗前,取50尾以上虾苗进行试水1d,虾苗情况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可放苗。5.4虾苗培育
虾苗培育池水深0.8m~1.0m,夏季水深1m以上。投放密度250~500尾/m3,20d~30d后,虾苗长到约3㎝,投放入养成池,养成。
6养成
6.1虾苗投放
6.1.1投放环境
放苗时,养成池水深0.6m~0.8m,水温22℃以上(育苗池与养成池水温差不超过2℃)。一般在6月中、下旬放苗较为适宜。避免在大风、暴雨天时放苗。
6.1.2放养量与密度
精养池虾苗投放密度为60~100尾/m3,半精养池虾苗投放密度为40~60尾/m3,粗养池虾苗投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