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pdf
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推进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全方位提升探究合作教育模式
的应用效果,则要从多个方面去研究。首先是合作,这方面主要强调学生能否主
动参与到沟通交流当中,利用相互帮助、协同合作的方式来参与到地理课程的教
学当中。学生在同类知识点的学习当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可以在合作当中
充分交流自身对知识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取长补短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促使学生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其次是探究,优质的探究性学习能够促使学生
在学习当中去进行思考,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并发掘新思路。在高中地理课
程的探究性教学推进当中,教师应当带动学生去学习各类问题的转化方式,完善
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
主动性,提高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化的合作探究模式在具体的应用当中,要求教师运用各类引导方式来带
动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思考,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优质的知识、提升综合能
力以及促使学生拓展自身的逻辑思维。在整体的应用目标上,主要是为了完善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当中,逐步掌握最佳
学习方式,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与建设的优质青少年人才。
将现代化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当中,会集中表
现出三类特点,首先是教学内容更加开放,教师在课程推进当中,可以将各类课
外知识应用到教学当中,在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学
习与探究当中,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固化的问题;其次是学习方式更为多样,能够
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去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利用各类新型
教学方式,去剔除学生之间存在的错误学习方式;最后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方式更加丰富,优质的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应用当中,不但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
之间的距离,还能够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当中掌握更多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向
教师提出问题,并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思路。运用合作探究教学的模式去推进地理
课程,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还能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从而有助于提升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合作探究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合作探究模式的性别差异
通过对高中阶段的班级学生文理分科情况的调查发现,在文科的学习中女生
人数偏多,地理课程作为偏向记忆的课程,女生学习人数远高于男生。通过调查
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可以有效地制定分组计划。由于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思
维差异,会影响对问题的判断,也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基于
此,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可以更为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但是从目前的
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忽略了学生性别上的差异,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组,不仅影响
合作探究的效果,也不利于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合作探究模式的班级差异
从目前学校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来看,经统计有40%的班级偶
尔开展探究性学习,有15%的班级未开展合作探究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新型
教学课堂的开展与实施具有一定片面性,部分教师以及学校未认识到合作探究教
学的重要性,仅有不到一半的班级认识到了合作探究教学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
落实开展了相关的课程。从对班级内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来看,只有20%左右
的学生认为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比较合理,而有45%的学生认为分组存在问
题,导致合作探究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合作探究教学中,分组形式以及小组成
员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开展的前提,也是基础。基于此,分组存在问题直接
影响了合作探究模式学习的有效性。但是从目前分组合作的情况来看,由于部分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度不高,过于依赖其他同学,导致学生产生了逃避心理,
无论是问题的思考,还是小组间的问题交流,都过分依赖于组内的个别同学,导
致失去了探究学习的意义。
(三)当前合作探究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学校的班级里学生的位置安排以及分组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位置以及
分组方式多以成绩为主要依据,但是想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组合
意愿需要进一步考虑,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交流讨论意识。在进行分组后
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主要分工,避免学生的参与度不均匀,导致只有部分学生提
升自身的能力。例如分工主要包括,资料的查阅、资料的整理分类、组织活动的
开展以及成果的展示和每位同学的发言总结,并有专人进行记录和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