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养殖垫料为主要原料的火龙果专用有机肥生产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3-13约3.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以养殖垫料为主要原料的火龙果专用有机肥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养殖垫料为主要原料的火龙果专用有机肥生产技术流程、工艺参数控制和成品质量要求

等。

本文件适用于火龙果种植区域专用有机肥料生产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9524.1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19524.2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NY/T525—2021有机肥料

NY/T798—2015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1978肥料汞、砷、镉、铅、铬含量的测定

DB35/T1543—2015

DB35/T1678—2017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技术规范

畜禽粪污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原位发酵床in-situmicrobialfermentationbed

畜禽养殖在铺有垫料的栏舍内,排出的粪尿被垫料吸收并经微生物初步消纳分解成有机肥生产辅料的生产技术。

3.2异位发酵床ectopicmicrobialfermentationbed

在养殖舍外建设发酵槽,在发酵槽内投放垫料,收集的畜禽粪污均匀铺在垫料上,且用机械方法翻拌发酵畜禽粪污与垫料混合物,促使混合料彻底发酵成有机肥或有机肥辅料的生产技术。

3.3垫料litter

由椰糠、锯末、谷壳、秸秆等农林副产品废弃物经破碎处理,水分含量低于30%,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具有吸纳粪污的材料。

2

4生产工艺

4.1生产工艺流程

垫料生产火龙果专用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配制→好氧发酵→产品陈化→产品加工→产品包装

4.2原料

4.2.1发酵床垫料来自于生猪、肉牛、奶牛、鸡舍等垫料。

4.2.2辅料:菌渣、电厂灰、谷壳灰、谷糠、米糠等。

4.3生产设施设备

拌料机、自走式翻抛机、自动布料机、铲车、自动装包机、自动封口机、料塔等

4.4场地

原料贮存车间、原料搅拌车间、晒场、成品仓贮车间、检测试验室

5原料要求

5.1垫料要求

垫料在养殖舍内,不低于180天,出料后水分在55%-60%,水分含量过高要放置晒场摊晾。

5.2质量要求

5.2.1菌渣:质量要求新鲜、无霉变、无酸败、无结块、无异味、无虫蛀,

5.2.2电厂灰:规模化鸡场燃烧鸡粪发电后留下的灰分物质。

5.2.3谷壳灰:利用谷壳作为能源燃料,燃烧发热后留下的灰分。

5.2.4谷糠、米糠:大型米厂加工稻谷后的副产物,无杂质和异物,水分含量低于15%。

6工艺流程

原料混合、建堆发酵、陈化腐熟、成品检验、包装码包。

7堆肥控制

7.1堆肥设施

堆肥场地须为阳光棚,可透光,有保温、防雨、防渗的性能,并配置通风、排水等设施,堆肥场地的

相关运行、维护及安全生产要求符合CJJ/T86标准。

7.2辅料添加

将菌渣、谷壳灰、谷糠、米糠与垫料进行分别进行碳氮比测定,原料混合拌匀后含水率在55%~65%,

水分过高可以进行摊晾,碳氮比在20~30之间。

3

7.3建堆

主要采用槽式堆肥,将经过碳氮比调节的垫料混合料,利用自动布料装置输送入发酵槽,堆成宽约3m、

高约1.2-1.5m的长条垛,料堆长度与发酵槽一样。

7.3温度控制

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需每天定时监测。温度测量点位置包括发酵槽前、中、后各段及上、中、下各层

的多个点位,以平均温度反映条垛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堆肥过程包括升温阶段、高温持续阶段和降温阶段。堆肥开始后48~72小时内温度须快速上升至55~70℃,随后在55℃以上持续时间超过7~10天,满足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堆肥高温持续阶段的温度控制在55~65℃之间最有利于物料腐熟。

7.4补氧升温

有机肥的发酵是好氧的过程,如果建堆24-36小时温度没有变化,要有自走式翻抛机进行翻抛,降低

水分含量,同时起补充氧气的作用;堆肥升温后,根据温度,可以通过管道增氧,4-5天要翻堆一次,让物料彻底发酵,如果料堆中有3-4个点温度70度或以上,要采取措施降温,防止过热氮灰发,有机肥品质下降。

7.5堆肥周期

垫料专用有机肥堆肥周期5-10月约为21~35天,11月-次年4月约为35-49天。

7.6陈化腐熟

将完成高温堆肥发酵的专用有机肥从料槽内铲出,堆积在专门的车间内,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