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北方设施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ocx
1
DB21/XXXXX—2020
火龙果北方设施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仙人掌科(Cactaceae)量天尺属(Hylocereus)或蛇鞭柱属(Selenicereus)火龙果北方设施生产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日光温室条件,品种选择与种苗,定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温、湿度与光照调控,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省内火龙果日光温室的绿色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024日光温室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一级分枝firstgradebranch主茎上分生的枝条。
3.2幼苗期vegetativestage
植株从定植成活后至开花结果前的生长发育阶段。
2
DB21/XXXXX—2020
3.3结果期bearingstage
植株从开始结果到衰老前的生长发育阶段。
4产地环境条件
4.1空气质量条件
符合GB3095和NY/T391中的有关规定。
4.2灌溉水质条件
灌溉水质符合GB5084和NY/T391中的有关规定。
4.3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标GB15618的规定,土壤肥力符合NY/T391的要求,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含量2.0%以上)、pH6.0~7.5的砂质壤土为宜。
5日光温室条件
日光温室的选址与建设条件符合NY/T3024中的规定。日光温室冬季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3℃,光照充足,排灌方便,通风良好。
6品种选择与种苗
以适宜北方地区设施条件下栽培的火龙果品种为主栽品种,如红皮白肉品种莞华白等、红皮红肉品种大红等。选用的品种应具有优质、丰产、抗寒、抗病虫等特性,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按比例8:1配置。间种5%~10%白肉品种,以提高红肉品种的坐果率和果实大小。
种苗选择品种纯正,插穗高度20cm以上,萌发芽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种苗。
7定植
7.1定植前准备
采用畦栽,按照畦与畦中心间距2.5m进行南北向整地作畦,以每667m23000kg优质腐熟农家肥与园土混合作畦,畦上宽0.8m,畦下宽1.0m,畦高0.2m。
7.2定植时期
北方设施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以4月~5月或9月~10月为佳,夏季种植时要适当遮阳和保持湿度。
7.3种植模式与方法
7.3.1架式与种植密度
采用双排架式(T型架)栽培:南北方向在畦中间根据温室跨度,柱距每3m~4m立1个T型架,T型架立柱用1.8m长钢管(直径>2寸)或水泥柱(12cm×12cm以上),桁架用40cm长角钢或钢管(直径>1.5寸),立柱下端埋入土中50cm,桁架两端分别搭1.2寸钢管或竹竿或木杆作横杆,保证地面到横
3
DB21/XXXXX—2020
杆架面1.2m~1.3m。在畦上横杆水平投影位置栽植2行,畦内行距40cm,株距40cm,每667m2栽植1333株。
采用A型架栽培:南北方向在畦中间根据温室跨度,每2m立1个A型架,A型架用2根直径1寸钢管撘成,2根钢管在地面2脚撑开距离70cm,上交叉点垂直距离地面1.2m~1.3m,交叉点上搭1寸钢管或竹竿或木杆作横杆,2行种植,畦内行距40cm,株距50cm,每667m2栽植1066株。
7.3.2种植方法
栽植时浅种,种植深度5cm~7cm,或与原种植线平齐即可,栽后覆土、压实,淋足水,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成活。未上架的幼苗要插立1根竹棍或木棍引蔓上架,当主茎生长超过横杆架面10cm时打顶,促发分枝,并引导分枝向两侧下垂生长;上架苗直接将分枝向横杆两侧引导。
8肥水管理
8.1施肥管理
8.1.1施肥原则
根据火龙果需肥规律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微生物肥和化肥为辅。施用肥料按NY/T394中规定的农家肥和商品肥料种类及处理方法执行。
8.1.2施肥时期与用量
幼树以追肥为主,可每20d随水施一次0.6%尿素,或每667m2每次淋施6kg~8kg氮肥,全年施用6次~8次,至进入结果期;结果树重点在3个时期施肥,即3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