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研究进展_徐慧.pdf

发布:2025-03-27约1.22万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研究进展

徐慧,张婷(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作者简介:

徐慧(1989-),女,湖北黄冈人,毕业于西安建摘要: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结果,分别从材料来源及生产制备工艺、骨料强化方

筑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讲式、养护方法、配合比设计、外掺料和外加纤维来分析影响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

师。专业方向:工程管理、市政工程。研究表明,通过以上几种方式进行优化处理后能够提升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再生

混凝土各项性能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基金项目: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性能;配合比设计;制备工艺

安广东理工学院2021年校级科技项目暨“创新

徽筑强校工程”科研项目:再生混凝土性能与应用

建材研究(2021GKJZK004)。

筑料

及构件部位进行分类分解,然后进行破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各项性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碎等工艺,再根据生成后骨料的吸水性能。吴征等[2]提出加水比例和加水时机

文章编号:1007-7359(2024)4-0106-03

等指标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骨料制作均能对再生混凝土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DOI:10.16330/j.cnki.1007-7359.2024.4.038

再生混凝土,能够将骨料的性能发挥到考虑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拌合工艺,可

最佳。再度加强配合比设计与制备工艺的协同

0引言

目前有许多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工研究。

随着我国建筑物更新换代速度的加

艺,如传统制备工艺、净浆裹骨料工艺、

快,推进再生混凝土应用研究是亟待解

二次搅拌工艺、三次搅拌工艺及振动搅2骨料强化方式

决的问题。由于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

拌工艺。传统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是建筑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处理得到

功能性差异,再生混凝土的设计、制备与

将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泥搅拌后再加入再生混凝土骨料,骨料表面大量的孔隙

施工等环节无法与传统混凝土的方法一

水搅拌。二次搅拌工艺是将粗骨料和细和裂隙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吸水

致。研究表明,由于这种先天性的差异,

骨料搅拌一定时间后加入部分水,搅拌率和压碎值。处理后的骨料,如图2所

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劣于天然混凝

后再加入水泥,再次搅拌后加入剩余部示,通过水泥砂浆的混合和正常养护,骨

土。本文基于再生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

分的水,最后得到再生混凝土。二次搅料表层老旧砂浆和新砂浆之间会形成新

响因素分析,分别从材料来源及生产制

拌工艺根据搅拌的时间及加入水的多少旧过渡区,这些过渡区会使得再生混凝

备工艺、骨料强化方式、养护方式、配合

可再次分类。与传统工艺和净浆裹骨料土各项性能均差于相同情况下的普通混

比设计、外掺料和外加纤维方面进行综

工艺相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