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16)》.docx

发布:2025-01-12约1.6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16)

一、主题/概述

本规范规定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的基本要求、技术指标、操作程序、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适用于各类工程、地质、地理、环境、农业等领域中GPS测量的实施。本规范旨在提高GPS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主要内容(分项列出)

1.小

1.1测量基本要求

1.2技术指标

1.3操作程序

1.4数据处理

1.5质量控制

2.编号或项目符号:

1.测量基本要求

?测量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量区域的地形、地貌、交通、气象等情况。

?测量仪器应满足本规范的技术指标要求,并经过检定合格。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

2.技术指标

?测量精度:平面精度应达到±5cm,高程精度应达到±5cm。

?测量时间:连续观测时间应不少于4小时。

?测量环境:温度应在10℃至+50℃之间,相对湿度应小于80%。

3.操作程序

?测量前应进行仪器校准、数据采集、卫星信号捕获等准备工作。

?测量过程中应实时监控仪器状态,确保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测量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和成果输出。

4.数据处理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剔除粗差。

?坐标转换:将原始坐标转换为统一坐标系。

?网络平差: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处理,提高测量精度。

5.质量控制

?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测量成果应进行质量检查,包括精度、一致性、完整性等方面。

?对不合格的测量成果应进行返工或重测。

3.详细解释:

1.测量基本要求:测量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量区域的地形、地貌、交通、气象等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仪器应满足本规范的技术指标要求,并经过检定合格,确保测量精度。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技术指标:测量精度是GPS测量的核心指标,平面精度应达到±5cm,高程精度应达到±5cm。测量时间应不少于4小时,以确保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测量环境应满足温度10℃至+50℃、相对湿度小于80%的要求,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

3.操作程序:测量前应进行仪器校准、数据采集、卫星信号捕获等准备工作。测量过程中应实时监控仪器状态,确保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测量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和成果输出。

4.数据处理:数据整理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剔除粗差的过程。坐标转换是将原始坐标转换为统一坐标系的过程。网络平差是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处理,提高测量精度。

5.质量控制: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量成果应进行质量检查,包括精度、一致性、完整性等方面。对不合格的测量成果应进行返工或重测。

三、摘要或结论

本规范对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的基本要求、技术指标、操作程序、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执行本规范,可以提高GPS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问题与反思

①本规范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的GPS测量?

②如何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③如何提高GPS测量的效率?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16)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张晓峰,2015)

3.《GPS测量原理与应用》(李晓光,201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