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新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II).doc

发布:2019-12-07约1.57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年新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II)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 特点 属于什么变化 水变成水蒸气 ? ? ? 蜡烛燃烧 ? ? ?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 ? ? 木条折断 ? ? ?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 ? ? 铁生锈 ? ? ? 削铅笔 ? ? ? 五、排序题7 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 )中填上序号 (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螺旋,将镜筒抬起,使物镜离载物台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调节螺旋,降低镜筒,使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调整螺旋,将镜筒慢慢提升到标本出现。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部分。 五、简答题6 1、请写出3种生活中防止铁器生锈的例子并加以说明理由。 ? ? ? ? ? ? 2、火柴燃烧和火柴折断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并加以说明。 ? ? ? ? ? ? 五、综合题14 1、将了解到有关细胞的作用整理成气泡图。 ? ? ? ? 细胞 ? ? ? ? 2、研究铁生锈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1)研究的问题 ? ? ? ? (2)我们的假设 ? ? ? ? ? (3的方法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记忆)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了解)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记忆)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了解)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了解)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了解)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了解) 9、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了解)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记忆)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记忆)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记忆)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记忆)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记忆)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记) 1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记忆)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记忆)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了解)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记忆)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了解) 2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了解) 22、(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记忆) 2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记) 2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二、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记忆) ? ? ? 肉眼 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三、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了解) 答:方法一:将 \o 放大镜 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 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