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什么是意象?;分析;这就是意象;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象——境——情;(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1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鉴赏方法
(1)诗中赏画(把握画面,描摹图景)。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俯仰),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2.概括形象特点;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 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
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
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肃杀
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繁丽、热闹、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意象+意象+……=意境。;鉴赏古诗中的意境;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旅途中停宿。
阔:宽阔。
风正:顺风。
生:升起。
乡书:家信。
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
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
顺风前行的小船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从残夜中升起,
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经到来。
我的家信怎样寄回乡?北飞的大雁给我带回到洛阳。;【评析】
诗人乘舟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诗人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诗人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