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冶炼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铅铅锌锌冶冶炼炼工工业业污污染染防防治治技技术术政政策策
(公告2012年第18号2012年3月7 日实施)
一、总则
(一)为 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
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铅锌冶炼工业生产工
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供各有关单位在建设项目和
现有企业的管理、设计、建设、生产、科研等工作中参照采用;本
技术政策适用于铅锌冶炼工业,包括以铅锌原生矿为原料的冶炼业
和以废旧金属为原料的铅锌再生业。
(三)铅锌冶炼业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的力
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加
快淘汰低水平落后产能,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四)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区、蔬菜基地、自然保护区、
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养殖基地、城镇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及
其防护区内,要严格限制新 (改、扩)建铅锌冶炼和再生项目;区
域内存在现有企业的,应适时调整规划,促使其治理、转产或迁
出。
(五)铅锌冶炼业新建、扩建项目应优先采用一级标准或更先
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改建项目的生产工艺不宜低于二级清洁生产标
准。企业排放污染物应稳定达标,重点区域内企业排放的废气和废
水中铅、砷、镉等重金属量应明显减少,到2015年,固体废物综合
利用 (或无害化处置)率要达到100%。
(六)铅锌冶炼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要坚持“减量化、资
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行以清洁生产为核心、以重金属污染物
减排为重点、以可行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为支撑、以风险防范为保
障的综合防治技术路线。
(七)鼓励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要求,采取铅锌联
合冶炼、配套综合回收、产品关联延伸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废物的产生量。
(八)废铅酸蓄电池的拆解,应按照 《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的要求进行。
(九)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铅锌冶炼业企业生产过程中
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对新 (改、扩)建企业和现有企业,应根据企
业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敏感区域的方位,科学地设置防护距
离。
二、清洁生产
(一)为防范环境风险,对每一批矿物原料均应进行全成分分
析,严格控制原料中汞、砷、镉、铊、铍等有害元素含量。无汞回
收装置的冶炼厂,不应使用汞含量高于0.01%的原料。含汞的废渣
作为铅锌冶炼配料使用时,应先回收汞,再进行铅锌冶炼。
(二)在矿物原料的运输、储存和备料等过程中,应采取密闭
等措施,防止物料扬撒。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不宜露天堆放。
(三)鼓励采用符合一、二级清洁生产标准的铅短流程富氧熔
炼工艺,要在3-5年内淘汰不符合清洁生产标准的铅锌冶炼工艺、设
备。
(四)应提高铅锌冶炼各工序中铅、汞、砷、镉、铊、铍和硫
等元素的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量。
(五)铅产品及含铅组件上应有成分和再利用标志;废铅产品
及含铅、锌、砷、汞、镉、铊等有害元素的物料,应就地回收,按
固体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鉴别、处理。
(六)应采用湿法工艺,对铅、锌电解产生的阳极泥进行处
理,回收金、银、锑、铋、铅、铜等金属,残渣应按固体废物管理
要求妥善处理。
(七)采用废旧金属进行再生铅锌冶炼,应控制原料中的氯元
素含量,烟气应采用急冷、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等净化技术,严
格控制二f英的产生和排放。
三、大气污染防治
(一)铅锌冶炼的烟气应采取负压工况收集、处理。对无法完
全密闭的排放点,采用集气装置严格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根据气
象条件,采用重点区域洒水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二)鼓励采用微孔膜复合滤料等新型织物材料的布袋除尘器
及其他高效除尘器,处理含铅、锌等重金属颗粒物的烟气。
(三)冶炼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应进行回收,生产硫酸或其他产
品。鼓励采用绝热蒸发稀酸净化、双接触法等制酸技术。制酸尾气
应采取除酸雾等净化措施后,达标排放。
(四)鼓励采用氯化法、碘化法等先进、高效的汞回收及烟气
脱汞技术处理含汞烟气。
(五)铅电解及湿法炼锌时,电解槽酸雾应收集净化处理;锌
浸出槽和净化槽均应配套废气收集、气液分离或除雾装置。
(六)对散发危害人体健康气体的工序,应采取抑制、有组织
收集与净化等措施,改善作业区和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
四、固体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
(一)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固体废物管理和危险废物
鉴别工作。不可再利用的铅锌冶炼废渣经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