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磺化和硫酸化.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细有机合成-牛瑞霞 应用化学2007级 第四章 磺化和硫酸化(Sulfonation and Sulfation) 4.1 概述 4.1 磺化概述 一、定义及重要性 二、磺化试剂 三、磺化方法 一、 定义及重要性 2、重要性(即磺化目的) 1) 赋予有机物酸性、水溶性、表面活性及对纤维的亲和力等。 2) 可将-SO3H转化为其它基团,生产有机合成中间体或精 细化工产品 3)利用-SO3H可水解性,辅助定位或提高反应活性。 二、磺化剂种类 1、H2SO4和发烟硫酸 适宜范围广,常温下为液体。 H2SO4有两种规格: 92-93% 绿矾油 98-100% SO3·H2O等摩尔络合物 采用H2SO4磺化时,每1mol H2SO4产生1molH2O,工业上使用3~4mol过量的H2SO4。 2、 SO3 两种浓度表达方式换算关系: ωH2SO4 =1+0.00225ωSO3 ωSO3 =0.0444(ωH2SO4 -1) 工业上采用SO3 作磺化剂的三种形式 直接利用液体SO3,磺化能力极强 由液体SO3蒸发得气态SO3 如无SO3来源,可将20%~25%的发烟硫酸在250℃蒸出SO3 3、氯磺酸 优点:反应能力强,比SO3温和,副反应少,产物纯度高缺点:价贵,HCl的强腐蚀性(工业上少用) 三、磺化方法 过量硫酸磺化法(液相磺化法,H2SO4) 共沸去水磺化法(气相磺化法,H2SO4) 三氧化硫磺化(SO3) 氯磺酸磺化(ClSO3H) 芳伯胺烘焙磺化法 4.2 芳香族化合物的磺化 一、磺化反应历程及动力学 二、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三、磺化方法 四、磺化后处理 一、磺化反应历程及动力学 向100%H2SO4中加入少量水后,按下式完全平衡: 1、反应历程 2、反应动力学(以浓硫酸为例推导) ① 磺化极限浓度(π值) : 使某一特定有机物能发生磺化的最低磺化剂浓度。 π值=废酸以SO3计的重量百分数×100 易磺化,π值要求低;难磺化,π值要求高 ② π值的计算 3、磺基的水解和异构化 磺化反应中的异构化: 在低温用较浓的硫酸磺化时,水解速度很慢,可以看作是不可逆磺化。在高温下用较稀的硫酸磺化时,水解速度较快,可以看作是可逆磺化。 为防止再磺化,一般用30~70%的硫酸进行水解。为防树脂化,温度150~170℃。 4、反应温度 萘磺化 影响异构体比例: 5、催化剂及添加剂的影响 6、搅拌 加快物料在酸相中的溶解. 提高反应速度, 强化传热、传质, 防止局部过热和副产物的生成。 三、磺化反应方法(磺化生产工艺)-按磺化剂的种类 过量硫酸磺化法 共沸去水法 三氧化硫磺化法 氯磺酸磺化法 芳伯胺的烘焙磺化 置换磺化 1、过量硫酸磺化法 2) 磺化设备 3) 投料方式 2、共沸去水磺化法 工艺过程 将被磺化物以气体形式通入硫酸中,反应生成的水与 过量芳烃形成共沸物一起蒸出。 适用范围: 低沸点芳烃,如苯、甲苯等。 92.5%的硫酸→90~120℃(苯蒸汽过热150℃)→自动 升温到180~190℃→160~170℃下保温。 设备: 间歇釜式或多锅串联的生产工艺 工艺条件 磺化剂:98.5%H2SO4 配比:苯:磺化剂=6~8:1 反应温度:170~190℃ 苯单程转化率:12~17% 苯磺酸收率:96~98% 3、三氧化硫磺化 优点 不生成水、无废酸; 磺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 磺化剂用量省,接近理论量; 避免分离产品质量高,杂质少; 生产效率高。 气态三氧化硫(3~7%)磺化:反应易控制。 在溶剂中用三氧化硫磺化 对溶剂的要求: ①溶解固体有机物或与液态有机物混溶; ②对SO3的溶解度>25%。 常用溶剂: 有机:CH2Cl2,ClCH2CH2Cl,Cl2CHCHCl2,石油醚等; 无机:SO2,H2SO4等。 4、氯磺酸磺化 活性: SO3ClSO3HH2SO4 5、芳伯胺的烘焙磺化 适用范围 芳香族伯胺及其甲基、氯取代衍生物。 反应过程 6、置换磺化 工艺操作 早期:炒盘、炒锅、烘焙盘; 后期:球磨机式固相反应器 新方法:溶剂法(采用二氯苯、三氯苯、二苯砜等高沸点溶剂,在180~220℃反应) 四、液相磺化产物的后处理 1、磺化后不分离磺酸,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在78%硫酸中沉淀 中和盐析法 脱硫酸钙法 一、链烷烃的磺化 高碳链烷基磺酸是一类重要的表面活性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