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南模校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南模校园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登上新台阶 邓 明 2008年6月17日 一、为什么要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在未构建班级文化之前就有文化的存在,只不过这种文化的存在是自发的。事实上,这是一种班级中的“小团体文化”。一个班级中有多少个小团体,就会有多少个文化的存在。 这种自发存在的“小团体文化”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班级文化,因为班级文化并不是各个“小团体文化”的简单相加。 班级文化需要有核心、有凝聚力,这样才能团结、吸引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使他们不仅在行动上,而且在思想上达到统一和和谐。 一、为什么要构建班级文化 “小团体文化”并没有使全班具有公认的价值观念,更没有在全班确立主导的文化价值取向,班级中的学生只是三五成群,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在文化上表现出松散的多元文化的杂存状态。另外,这种“小团体文化”在本质上也是没有保证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所以,班级文化需要构建,需要构建一种主流文化来主导全班,需要给全班同学创立一个物质上的协调环境,精神上的共同家园。 二、班级文化是什么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班级文化有什么功能 班级文化一般具有教育和管理两大功能。 教育功能又可分为认知功能、陶冶功能和规范功能。 管理功能可以分为凝聚功能和调节功能。教育体现出一种发展,管理则体现出一种规范。 班级文化的教育和管理两大功能也是学校工作中教育和管理两大方面在班级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四、我们是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它的“环境”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够建设积极健康、并为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班级文化,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于是,2006学年暑期,学校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枢纽性抓手来丰富培养“四个模范”式优秀学生育人目标的内容与手段。 各班在班主任的关心指导下,就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思考,并根据本班的特色和同学们的心理需求及共同愿景拟定了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考方案。 四、我们是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 2007年2月,举行了“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启动仪式。 2007年3月,正式开始进行“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探究,围绕着精神形态、物质载体、特定活动这三方面的10项主要内容来展开,它们是: 班级文化主题、班级奋斗目标、班规班训、班徽、班歌、教室的布置和美化、班级爱心行动、班级日志、班级网页、班干部队伍建设和主题班会等 从而形成了初步的理念基础和操作模式及方法,在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目标。 2007学年开始,在2006学年班级文化建设试验性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分析和总结,努力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做得更深入和内化,继续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拟定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年9月至12月,学习准备期或者规划期。学校组织了师生的学习和培训。师生认真学习了有关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并确定了本班的班级精神和特色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划或者抓手。 第二阶段:2008年2月至5月,新一轮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启动期。各班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方案,随后,学校组织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的交流与共享。 最近学校组织开展了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中心的主题教育活动竞赛。各班在主题教育活动竞赛中充分展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规划和班级文化主题、班级奋斗目标、班规、班训及教室的布置和美化等。 2008年6月召开“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推进会。 第三阶段:2008年9月至12月,各班继续围绕着班徽、班歌、班级爱心行动、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网页、班级日志等内容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第四阶段:2009年2月至6月,各班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展示,集中展示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和收获。学校及各班对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是什么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主体性德育研究实践活动,它强调以创造主体性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为载体,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健全学生的主体性人格。 南模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特色。 五、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由班长牵头组织全班同学自己讨论、分析本班的特点,确定本班的文化特色,自己设计班徽、班标,体现班级特征,自己编制计划,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有自主发展、创造的空间,有充分显示个人的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