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和谐班级文化氛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创建和谐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文化,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和谐和学生个性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班级和谐发展。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教室设计、班风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我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重视以教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以班级规章制度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以班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一、重视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我在自己的和谐班级创建实践中,非常重视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力求使教室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乐园。 “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是我班师生对教室环境的主要设计理念。我们的教室从主题到形式,均由师生共同讨论设计,一起动手布置。这里,有的是真诚、善良与美丽;这里,有的是团结、互助与和谐;这里,有的是开拓、拼搏与进取。我们的宣言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快乐成长!教室里张贴着大家共同设计的班徽、班训,“才艺展示台”,“小荷尖尖”、“一日寄语”“每周一星”琳琅满目。这些栏目张贴习作,让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设立光荣榜,树立榜样,宣扬正气;挂上名言警句,给学生以启发和鼓励。墙面布置还注意结合学科、节日和班级活动,极具特色。例如有个“我感恩,我幸福”的栏目里面张贴了许多学生感恩系列活动的图片,它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诉说着学生的成长;还有“相约诗林词苑,走近文人墨客”文学专栏,在引领学生与经典同行;为了充分挖掘教室有限的空间,我们还利用角落,开辟科技角、小制作角、绿化角。学生在参与教室环境布置的过程中,既满足自己展现自我的需要,也美化了心灵,激发了灵感,启迪了智慧。 生命是有个性的,建设一个智慧的、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互动生成的班级人文环境,将班级营造成为一个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空间,使学生的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更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让教室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世界,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落实班级自主管理。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上,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体现主体性、培养自主性、发挥积极性。 拟订班规,体现主体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对学生是一种约束,一种引领,是学生发展的方向。由于我班的班规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因此大家都比较乐于遵守。班规制定的原则是多奖励,少惩罚,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张扬个性,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学生犯错后我们的对策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让学生有“反省”“吸收”“接纳”的一段“反冲”时间和空间。初中学生性格品质的可塑性强,易受环境的影响。因而这种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氛围,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指导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学会团结友爱,宽以待人。 定岗定责,培养自主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岗位职责分配,做到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学生的学
显示全部